“陛下喜歡便好!”張佳玉躬身道。
朱由檢放下吃食,看向張佳玉問道:“現(xiàn)在可以同朕說你有什么事了吧,單單是為了進給朕這些吃食特意返京,朕可不信!”
張佳玉再度躬了躬身,繼而從懷中取出信來,“還請陛下過目!”
王承恩將信函放在朱由檢案上,朱由檢看著空白無一字的信封,不免疑竇叢生。
他拆開信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紙上一滴墨跡,看樣子是不知如何下筆,致使筆尖墨滴滴在了紙上。
這更引起了朱由檢的好奇心,是什么人,又是為了什么事才寫下的這封信,更能讓張佳玉特地為他跑著一趟?
可當朱由檢看到信的開頭,瞳孔一下子就放大了,整個人明顯激動起來,侍候在旁的王承恩猛地看向張佳玉,見他朝自己微微點了點頭。
“臣,原北鎮(zhèn)撫司錦衣衛(wèi)同知張簡修,昧死頓首上:臣本江陵朽骨,先父蒙神宗殊遇,而臣兄獲罪自裁,臣竄遼東四十余載,今已七十有余,兩目昏瞀,右臂為虎所傷,旦夕恐填溝壑,倘若天恩許臣骸骨留葬混同江,則來世結(jié)草以報。
臣所棲虎爾哈部,向不隸建州,不識八旗,歲貢貂皮于遼鎮(zhèn),畏大明如日月,然三年來,羅剎鬼自北海東侵,筑堡精奇里江,掠婦孺為奴,今冬復有紅毛船犯混同江口,死傷復幾。
臣雖化外野老,然每見部落小兒誦三字經(jīng),輒思華夏衣冠,倘陛下念先父一條鞭法活民之功,乞赦臣私授漢學之罪,再憐野人女真亦陛下赤子。
臣無任瞻天仰,謹具奏聞。”
朱由檢顫抖著雙手放下信函,雙目通紅得看向張佳玉,對于張居正,他心底本就佩服異常。
張居正可以說是一個行政天才,他創(chuàng)立“考成法”,不就是史上首個公務員kpi考核體系嗎?
如此一來,使得六部辦事效率提升了有百分之三百!
推行的“一條鞭法”,便是稅收貨幣化改革,使太倉銀庫歲入由二百萬兩增至四百萬兩。
同時,任用潘季馴創(chuàng)“束水攻沙”法治理黃河,終結(jié)了嘉靖朝年年決堤的噩夢。
除了行政上,他在教育上、軍事上均進行了改革,解決了很多現(xiàn)實性的問題。
可因為他內(nèi)閣首輔兼帝師的雙重身份,形成了“攝政”格局,在處置高拱事件中過于狠絕,埋下官反撲的隱患。
而他的改革也不是只有成效,也有反噬,得罪了太多人,使得朝廷中有“反張聯(lián)盟”的出現(xiàn),而萬歷因為童年被嚴格管控,對其產(chǎn)生了嚴重的心理陰影。
張居正是一個改革者,可改革者卻常陷“塔西佗陷阱”,越是高效改革,既得利益者反抗越是激烈。
張居正改革中的陷阱表現(xiàn)其實不少,前期因為驅(qū)逐高拱動用太后詔書,被質(zhì)疑程序正義,之后“奪情事件”違反丁憂制度,道德信譽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