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問到麻糍,她就把當日給賀老夫人說的話又簡單復述了一遍。
“我是拿厚紗布隔著,用手搓出來的,諸位老夫人可以回家請家廚也試一試,選糯米并非越貴越好,品種合宜最佳,看著那糯米的質(zhì)地來洗泡一回,蒸好之后立刻就搓,不要久捂。”
“其實糯食最要緊就是要新鮮,出鍋就搓,搓好就吃,不要等它放涼了……”
一時說完麻糍,又說年糕。
她從選米的品種、種植的位置,到糯米、稻米脫殼之后,胚芽再磨的多寡,糧食貯存的方式,再到等開始做的時候,冬天、夏天分別用什么水泡,泡多久,為什么這么做說起。
說完選米,又說泡米、制作,樣樣都有講究。
乃至于制作年糕的錘子也有說頭。
“我平素會使石錘,其實要是能有玉錘最好,有些人用慣鐵錘,并非不行,只是我自家不愛用——我總覺得里頭有一股鐵器味影響米香?!?
“如果用木錘、竹錘,往往容易混入木材、竹材味道,也會有細微碎屑落入其中,況且竹也好、木也好,哪怕洗的再干凈,也會吸味,除非只用一回……”
宋妙說話,從來不疾不徐。
她說食材、說器具、說做法上特別需要注意的點,說得實在趣味十足,明明很細微瑣碎,但即便是同樣的內(nèi)容,通過不同的辭表達,給人的感覺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她口中出來,就格外讓人繼續(xù)往下想聽,格外讓人信服。但語之中又并無半點刻意,更沒有一點賣弄意思。
一群老夫人都是人精,見慣了事,也見多了人,但幾乎個個對這一位廚娘子的印象都很好。
她說起食材、制作,眼睛亮晶晶的,語氣歡悅,語調(diào)輕揚,面上也帶著笑,那笑發(fā)自肺腑。
還沒吃到她做的年糕,光聽她說話,看她的行容,就讓人覺得開心,覺得做出來的成品一定很好吃。
沒有人出聲打斷,反而每每宋妙說得告一段落時候,不斷有人繼續(xù)問話,想要聽更多細節(jié)。
聽到后來,有一位老夫人忍不住發(fā)出了感慨:“小娘子做吃食,實在好細致!”
宋妙卻是不居功,回道:“多謝老夫人這樣夸贊,但許多廚家做菜都非常細致,只他們沒機會到老夫人們面前一一介紹——今次我托了這些個麻糍的福,僥幸站在人前,同諸位啰啰嗦嗦這許多,旁人各有技藝、講究,只可惜不能出頭罷了!”
“那還是有所不同?!?
“還是不大一樣?!?
不約而同的,在坐的好幾位都出了聲。
如果說剛開始時候,眾人還想著讓自家廚房照著做,等聽完這一位小娘子娓娓道來的介紹,幾乎人人——不單是老太太們,便是侍立的從人,都想要找機會試一試這小娘子做出來糍粑、年糕,究竟同旁人有沒有區(qū)別,又有多大區(qū)別。
宋妙笑了起來,道:“若說有什么不一樣的,只有一樁——我是真真切切很愛吃——自認比許多旁的廚子都愛吃!”
一下子,滿屋子都笑出聲來。
一時笑完,一位老夫人就問道:“我若想買你家麻糍,要怎么買?使人上門訂么?”
“眼下天熱,麻糍略放一放就容易變味——米食、糯食都尤其喜歡發(fā)酸,至少要秋末時候,將要入冬,才好做了外送,但也只能外送年糕?!?
“哪一位老夫人想吃麻糍,或是我上門去做,或是您得空時候,賞光來我家食肆坐一坐,否則不管是遣人來食肆里采買,或是我送上門去,都會失了風味?!?
“我方才吹噓那許多,若是還給老夫人們吃個差等的,實在沒有臉面?!?
宋妙微笑道:“說一句不害臊的——除卻今日吃的咕嚕肉、黃瓜、麻糍,方才提到的年糕,我另還有許多菜色也自覺有些拿手,很想叫客人們也嘗一嘗!”
酸棗巷算不上偏僻,到底出了內(nèi)門,眼下天氣又熱,一屋子都是年紀大的,自然不想跑這么遠。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但很快就有人想到了變通的辦法。
“再過個把月就要入秋了,我有個園子里菊花甚多,到時候我來請宴,仍舊是今天這些人,一道去我府上賞花——我再請宋小娘子來做幾道添菜,如同今天一樣,且等著試你的拿手菜色!”
而何七一直安靜待在在一旁,聽到此處,忽然道:“難得老夫人們聚得這樣齊全,得空來我家園子做客,只可惜眼下沒有什么出產(chǎn),只給得出幾朵花兒——等到天涼了,我來托宋小娘子做些年糕送到諸位府上,可使得?”
何七開口,又只是送些年糕,人人都笑著答應。
他便同宋妙道:“等我叫北枝擬寫好各家府邸位置,再給宋小娘子拿去?!?
簡簡單單一句話,就把屋子里八九位老夫人的家宅光明正大送到了宋妙手中。
宋妙立刻應了是,又道謝,到底場中太多人,不好說話,便先閉了嘴,只心中實在十分感動。
這一位何公子,當真好心好意得很。
方才眾人雖然都聽得饒有興致,又都說要買宋記的年糕、糍粑,但此時乃是興頭上,自然千好萬好,等日子一長,很有可能就會把這些個拋到腦后。
在場的老夫人們門戶不同,生人不太好進,多半在門房就會被攔下來,眼下有了何公子來出頭,將來借著何家名字送上門去——叩開了門,日后宋記的吃食能不能在門內(nèi)立足,就全看自己手藝了!
***
一大早的,宋妙帶著大餅,只隨身捎了一葫蘆醋、一葫蘆醬油上的門,賞過一池荷花,做了幾個菜之后,回家時候,就多了一個背簍——簍子里十來枝荷花苞,幾枝荷葉,又有一荷葉包的晚白玉蘭。
除此之外,還接了下個月的宴席單子,另又得了一張老夫人們的家宅地址——果然非富即貴。
宋妙這里滿載而歸,朝著酸棗巷而去,而兩條街之隔,一對年輕男女,卻是剛從廣濟寺中走了出來。
“買些點心、果子上門吧?”
“京中當真樣樣都貴,林檎都要七八文一斤,我剛剛回來路上問了夏梨,竟是按個賣,那個梨也不知道什么來歷,看著也不大,居然要三文一個,怎么不去搶!”
“不怕,我們都掙錢呢!雖是多花了些日子,卻不是白費的,我已是找好了,明日就能去碼頭上工,你不也問了浣衣坊,洗一身衣裳就能有三文!”
“那衣服不比從前好洗,還挺麻煩的,唉,京城的銀錢也不好賺!”
??多謝讓你想不到、mikewei兩位親送我的香囊各一枚,阿圖諾親送我的平安符一只:)
?感謝書城偶爾放松親送我的小小心意兩枚=3=
喜歡妙廚請大家收藏:()妙廚更新速度全網(wǎng)最快。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