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這種東西,可遇而不可求,程煜也不打算就這么死等下去。
剛才看到的景象也是驚鴻一瞥,人類的大腦里本來就有許許多多奇怪的東西,偶爾看到一個感到熟悉的景象也不一定就真的能找到確切的答案,程煜決定暫時將這件事放在一邊,先繼續(xù)往上走走看看。
之前程煜將這里當(dāng)成山頂,其實并不準確,這里只是村子的頂部。當(dāng)然,這里的確有一片相對平整的地面,但往深處走的話,很快就又會有更高的地方可以攀爬。
既然察覺到上邊有可能是瑤民埋葬去世之人的墓地,程煜決定還是繼續(xù)往前探一探。
墓地,一向都是尋寶類小說以及影視作品最常出現(xiàn)的地方,更何況如果石柱上的那句話真的像程煜解釋的那樣,那么往上的某個地方,就應(yīng)該是這支瑤族數(shù)百年來的墓葬群。
四百年的時間,雖然不知道那支瑤族的族人何時遷離此地,但程煜估計,少說也超過二三百年吧。
以山下那些那宛如梯田般的村舍錯落的數(shù)量來看,這里最多的時候,生活著超過五十戶人,按戶均四口人,也得有二百多口人,更何況古人生養(yǎng)比較多,都是養(yǎng)兒防老,那會兒可沒有退休金可領(lǐng),老了之后失去了勞動能力,就只能靠子嗣贍養(yǎng)。而一個兒女想要養(yǎng)活年老的父母幾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只能多生,以分擔(dān)贍養(yǎng)老人的壓力。
所以,這個村子,人口達到極致的時候,甚至可能超過三四百號人。當(dāng)然,這并不意味著那支瑤族最終在這里曾經(jīng)達到過那么多的人數(shù),那也可能是后來遷居此處的人多了之后達到的規(guī)模。
但是,無論怎樣,瑤族紀氏這一支,在這里少則數(shù)十人,多則百余人的年代,肯定延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山上如果真的有墓葬群,那么很可能多達上百個墳?zāi)埂?
再考慮到會有夫妻合葬乃至數(shù)代人合葬的事情發(fā)生,這四百年來,上邊屬于紀氏族人的墳?zāi)?,無論如何也不會低于大幾十之?dāng)?shù)。而如果在山上修建墓葬,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藏寶的話,那么山上也有可能存在一個龐大的墓室,紀氏族人有資格寫進族譜的,都會在死后被送進那個墓室當(dāng)中。未必有尸身骸骨,但至少會有靈位。要真是如此的話,那些寶藏最有可能藏匿的地點,就是山上的墓葬了。
不管是怎樣的一種情形,程煜在這里盤算肯定都是盤算不出來的,他決定上山一探究竟。
于是乎程煜小心翼翼的扶著那些雜亂生長的樹木,越加小心的緩步前行。這么大的雨,到處都是滑膩的土地以及浮草,饒是程煜足夠小心了,也依舊數(shù)度幾乎摔倒。
好在手里一直抓著不同的樹木枝干,程煜才不至于摔倒在地。
摸黑走了足有數(shù)十米,程煜感覺到腳下的那本都并不是路的地面,開始有向上延展的角度了。
他掏出了手機,打開電筒功能,照亮了腳下的路。
而就是這樣的照亮,讓程煜看到樹影幢幢的不遠處,竟然又出現(xiàn)了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小路。
比起村舍區(qū)域的那條石徑臺階,這里的小徑更窄,幾乎只能一個人行走其上,但至少,比起程煜這一路過來的全是濕滑的泥地,要好走的太多了。
撥開那些樹叢,程煜終于再度踩在了石板之上。
之后就好走多了,程煜很快又向上走了足夠百余級臺階,這擱在城市的樓房里,差不多就得六七層樓的高度了,從這里回頭望山下望去,雖然被樹影擋住了大多數(shù),但依舊能勉強從樹葉的縫隙當(dāng)中看到山下村舍的點點燈光。
而到了這里,眼前又是一片不算開闊的平地,程煜看到地面上,矗立著許許多多就像剛才那根石柱一樣的東西。
大步上前,程煜蹲下身來,用手機照亮他眼前的那根矮短石柱。
同樣是不到十公分的橫截面邊長,露出地面的部分也僅有三十公分左右,但程煜借著手機的燈光,看到上邊的字跡卻略小于剛才那根石柱。
這根石柱上刻著的是:瑤紀如敏于此。
又走向另一根石柱,程煜看到上邊寫著:瑤紀軒于此。
第三根:瑤紀連海于此。
呃……
紀連海,那不是一個網(wǎng)紅的歷史老師么?誰把他埋這兒了?
程煜這也是苦中作樂,他當(dāng)然不會不知道千百年來,中國同名同姓的人不要太多。
第四根:瑤紀作業(yè)于此。
大哥,你記作業(yè),我還寫作業(yè)呢。
第五根:瑤紀濤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