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豐帝下了那道圣旨,便意味著他徹底放棄了那個兒子,連基本的體面都不打算給他。
本以為事情到此為止,沒曾想,一切并未結束。
民間傳出流,稱蕭晏清為此事的幕后主使,李世榮貪墨劫掠得來的銀子,都進了蕭晏清的口袋,他才是真正魚肉百姓的罪魁禍首。
此等喪盡天良,罪惡滔天之徒,不配活在世上。
天子犯法,當與庶民同罪,他即便是皇上親子,也當為那些被毀了前程,丟了性命的學子償命。
因為此事牽涉到讀書人,這股風波和輿論迅速發(fā)酵,一時之間,街頭巷尾皆是對蕭晏清的口誅筆伐。
甚至有人寧愿冒著挨板子的危險,也敲響了登聞鼓,拼死進,只求賜蕭晏清死罪。
朝堂之上,眾官員皆是沉默,無人敢對此事發(fā)表意見。
若要保蕭晏清,便有違民意。
若進賜他死罪,可他畢竟是德豐帝的親生兒子,過后德豐帝想起此事,難保不會翻舊賬。
無論怎么選,都吃力不討好。
德豐帝坐在龍椅上,整個人似瞬間老了十歲不止。
沉默了不知多久,德豐帝才終于緩緩開口,“傳朕旨意,六皇子蕭晏清,賜——白綾?!?
蕭晏清死了。
他懸于自己的書房中。
臨死前,他寫下了一封悲愴的血書,字字泣血,為自己喊冤。
末了還道:“父皇,兒臣不怕死,只怕死后……父皇某一日想起清兒,會心生悔意。若真有那一日,兒臣在九泉之下,亦當肝腸寸斷!”
“兒臣死后,愿化作風雨,護佑父皇龍體康泰,江山永固——不孝子,蕭晏清絕筆?!?
最后那幾行字,字跡凌亂,淚痕斑斑。
那封血書被送到德豐帝的案前,一股劇痛襲上心頭,渾濁的雙眸頓時盈出點點濕意。
不管他究竟犯了什么錯處,可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啊。
德豐帝病倒了,罷朝數(shù)日。
蕭晏辭聽說了此事,入宮侍疾。
回到王府,蕭晏辭的情緒明顯不高。
陸知苒開口詢問,蕭晏辭緩聲道:“父皇老了許多。他語間更是試探我是否插手此事?!?
蕭晏清臨死前的那封絕筆信終究是在德豐帝的心里埋下了愧疚和懷疑的種子。
陸知苒沉默了片刻,方道:“活人永遠爭不過死人。他若不死,父皇便會記住他的過錯。他死了,父皇記住的,便都是他的好。你無需為此介懷?!?
陸知苒唯恐蕭晏辭會對德豐帝的猜忌生出心寒,便只得小心翼翼地安撫。
蕭晏辭握住她的手,笑了笑。
“皇家父子,君臣永遠排在父子之前,我早就知曉這一點,不會有那些不該有的幻想?!?
即便父皇懷疑他,他也會這么做。
不除掉蕭晏清,他心頭難安。
更何況,這件事里,蕭晏清也不無辜,他死得不冤。
陸知苒見他沒有想岔,便放下心來。
無論如何,他們除掉了一個勁敵,這的確是一樁大喜事。
陸知苒倒是想到了另一件事。
“趙書寧那邊,可還有其他異動?”
蕭晏辭搖頭,“我一直派人在獄中盯著,沒有任何異動。父皇已經(jīng)下旨擇日行刑,她已是一枚棄子,再無翻身之力?!?
果然,很快,朝廷公布了趙書寧、谷兆麟和李世榮等一眾重犯行刑的日期,就在三天后。
而這三天,他們的伙食也大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