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卿以為,他這話是對的...還是錯的?朕...該設宰相...還是內閣?”片刻后,就聽朱由檢的聲音落下。
話語中沒有生氣憤怒,二人抬眸,見皇帝臉上神情如往常,看著他們的眼神中反而真有幾分好奇疑惑在。
“臣以為,其二者各有利弊,”黃道周先行開口道:“內閣大學士雖無宰相之名,卻有調和六部之職,但因為群議,稍加遲緩,卻能集思廣益,至于宰相,效率雖高,但權歸一人,極易滋生專權?!?
蔣德z點頭附和,“若要設宰相,不妨仿唐宋舊制,設‘同平章事’數(shù)人,共議朝政,既可提高效率,又可防一人擅權?!?
“唐宋之制,最終仍演變?yōu)闄嘞鄬?,如此的話,還不如維持內閣,精簡流程,不仰賴司禮監(jiān)?!秉S道周說道。
朱由檢抬了抬手,打斷二人議論,笑著道:“卿所皆有道理,內閣也好,宰相也好,各有利弊,大明癥結,不在制度,而在人心。”
黃宗羲提出的思想有其進步性,可以說摸到了民主制的門檻,可是他這設想仍舊屬于“賢人政治”的范疇,且如今大明可還是小農(nóng)經(jīng)濟,能有多少人支持且明白的?
不過,黃宗羲雖沒能提出一個更優(yōu)的權力結構方案,但卻揭示了專制政體的結構性缺陷。
“黃卿,你所提之事,朕準了,屆時勞煩你牽個線,若他二人點頭,便讓黃宗羲跟著王徵去船廠?!敝煊蓹z道。
話音剛落,外頭來人稟報,說王徵求見。
“白日不能說人啊...”朱由檢笑了一聲,遂即抬手宣王徵入殿。
“剛說起你呢,你就來了!”朱由檢吩咐賜座,才又問,“王卿今日所為何事?”
“不瞞陛下,臣近年來屢感身體疲憊,但陛下交托不敢怠慢,思來想去,臣便有了兩個想法?!?
“王卿但說無妨!”
“臣放眼大明,如今能同臣一起研制蒸汽機械的,唯有宋司農(nóng),臣懇請陛下,不如讓宋司農(nóng)回京?遼東糧食問題,臣以為陳子龍可獨當一面,且眼下農(nóng)政司也擴充了不少人才,離了宋司農(nóng)想來也是沒問題的?!?
王徵說完后,沒有停頓,繼續(xù)道:“其二,臣想從大明專業(yè)學院、以及這屆進士中擇選數(shù)人...”
不得不說,這君臣還想到一塊兒去了。
“我等適才還說了此事,”黃道周看向王徵,“下官同陛下推薦劉宗周弟子黃宗羲,其擅長西學,學識淵博,想來是個合適的?!?
王徵抬頭看向皇帝,見他點頭,“對,不過也要你們自己點頭才成?!?
“多謝陛下,”王徵笑著道:“葵心先生推薦的人選定是合適,臣出宮后便去瞧一瞧。”
“至于宋應星那兒...”朱由檢聽了王徵這提議,倒也覺得可行,可具體如何調配人手,自己還得好好想想。
“朕再斟酌斟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