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都是搞科學的,理科生和文科生有壁啊,他自己就完全不明白!
“王侍郎說的是!”此時,旁邊傳來聲響,原來方以智、畢懋康和徐正明已經(jīng)到了。
他們見皇帝同王徵說話,便先沒打擾請安,徐正明在旁聽了王徵這話,立即有了知音之感。
畢懋康瞄了他一眼,而后上前道:“臣,參見陛下!”
徐正明才想起來陛下還在邊上,誠惶誠恐就要下跪行禮,朱由檢朝他擺手笑著道:“不用每次見朕都跪下,朕召王侍郎回京,就是想著能不能集思廣益,想一想這個飛車如何改進?!?
方以智同皇帝行禮之后,默默走到了飛車邊上,他前幾日就聽聞了此事,要不是著急忙避雷之事,他也早去將作監(jiān)瞧個新鮮了。
他走到飛車邊上這邊看看,那邊摸摸,片刻后道:“這葉片(螺旋槳)角度能調(diào)整嗎?”
徐正明聞立即回道:“這...不能!”
“可以試著做成能調(diào)整角度的嗎?如此一來,是不是能適應(yīng)不同的風速?”方以智問道。
徐正明垂首,他還沒能飛高呢,風速這問題,好似用不著考慮吧!
“這材料也能改一改,”王徵上前加入他們討論道:“木頭太重,還得加一個人的重量,這要飛得高怕是難...不若用竹木復合材料?另外,外頭用絲綢蒙皮,蘇州絲綢輕薄堅韌,是上好的材料...”
“對,飛車中這些簡易軸承、齒輪,也能用青銅或者熟鐵鍛造!”畢懋康說道。
“說到軸承,”方以智又道:“是不是可以借鑒紡車大輪,在這兒也裝上一個?”
紡車大輪是驅(qū)動紡錘的大輪,在現(xiàn)代被稱為“飛輪”或者“慣性輪”。
《天工開物》中解釋“以重持輕,輪轉(zhuǎn)不息”,好比自行車,即便停止腳踏板,車輪也會因為慣性繼續(xù)滾動。
“用硬木輪圈,在輔以青銅軸承,可安裝在踏板主軸...”方以智走到飛車旁蹲下,“或者裝在螺旋槳傳動軸上也可!”
幾人都圍著飛車或戰(zhàn)或蹲,忘我得開始討論起來,這讓插不上話的朱由檢頗有些局外人的落寞。
就算是穿越的文科生,也免不了被數(shù)理化嘲諷了一把??!
朱由檢看了看天色,快要晌午,朝王承恩吩咐道:“讓御膳房備些飯菜來,中午留他們在武英殿用飯!”
王承恩頷首應(yīng)下,立即吩咐人去辦了!
朱由檢又聽了片刻,遂即轉(zhuǎn)身回了殿中。
專業(yè)的事讓專業(yè)的人來做,他呀,還是好好處理政務(wù)吧!
ps:歷史加載中徐正明自己制造的飛車可以飛過一條河的寬度,改造后的飛車,比如飛輪可以用作動力緩沖和輔助起飛,十九世紀歐洲的人力飛行嘗試證明,飛輪可以延長滯空數(shù)秒。
王徵《遠西奇器圖說》能在杠桿、齒輪傳動上提供理論支持。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