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璉聽得似懂非懂。
賈珠卻因此時年過七歲,本性聰穎,背負(fù)賈政之殷切期盼,欲以科甲出身,故明林如海話中之意,抬頭看賈政,見賈政點(diǎn)頭,目露贊許,他便起身道謝,道:“到時侄兒和璉兒有不懂的,就勞姑父多多指點(diǎn)才是?!?
林如海點(diǎn)了點(diǎn)頭,含笑答允。
賈赦和賈政雖然都沒什么本事,兩個孩子倒都是極好的,若賈珠不早亡,賈璉長進(jìn),說不定真能擔(dān)起賈家門楣,或者雖不能力挽狂瀾,但他們明理知事,也會減少許多罪孽。
飯后閑話時,林如海指點(diǎn)了兩個孩子的功課,至傍晚方告辭,打發(fā)人告訴賈敏。
賈敏聽了,忙拜別賈母。
賈母紅了眼圈,道:“如今都在京城里,常來瞧瞧我?!?
賈敏安慰了一番,笑道:“母親放心,待我們老爺考完試,我來打攪母親,母親可別嫌我貪吃,盡想著母親這里的好飯食了。”
賈母撲哧一笑,煩心稍解,命王夫人送賈敏出去。
王夫人答應(yīng)了一聲,身后仍跟著一群丫頭仆婦,浩浩蕩蕩,倒顯得賈敏只跟兩個大丫頭和幾個仆婦十分寒酸,竟不如在閨閣時那種金尊玉貴的排場。
林家已無爵可襲,許多規(guī)制都比不上榮國府,出嫁從夫,賈敏如今倒真不如做榮國公嫡女的氣派,王夫人心中暗暗稱愿,笑道:“我只比姑太太大兩歲,偏生因有了珠兒和元春以后,記性不如從前了,今日行事若有不周之處,請姑太太千萬諒解?!?
話里雖滿是歉意,話外卻盡是得意,賈敏聽她說話刺心,不禁側(cè)頭看了她一眼。
賈敏素知王夫人乃是天真爛漫之人,只在賈母跟前藏愚守拙,木雕的菩薩一般,在別人跟前說話卻十分凌厲,毫不掩飾心中喜惡,自己今日剛回京,她便如此語,無非是炫耀她自己有兒有女,自己尚無子嗣傍身罷了,遂淡淡地道:“二嫂兒女雙全,恰湊個好字,是二嫂的福分,縱是記性不如從前,看到這雙孩子,心里也覺得安慰好些,況且二嫂今日處事周全,并無絲毫疏漏,我頗有賓至如歸之感,心里感激二嫂還不及,哪會怪責(zé)二嫂?”
話到這里,她微微一笑,目光流轉(zhuǎn)之間盡是萬千風(fēng)情,道:“我比不得二嫂賢惠,也比不得二嫂的福分,只好守著老爺清清靜靜地過日子罷了。”
說罷,一笑而去。
王夫人有兒有女又如何?可比得自己能得丈夫的一心一意?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賈政是什么樣的性子賈敏深知,他不會像林如海這般對待王夫人。林如海是一九鼎之人,他既說不納姬妾,便會守諾,何況自己還年輕,總會有孩子的,不過在于早晚罷了。她單是守孝便是六年,王夫人早生了賈珠和元春,有什么好得意的。
回到家中,賈敏便向林如海抱怨道:“二嫂也真是的,好容易回娘家一趟,她偏就用那些話來刺人心,幸而母親還在,不然,早已疏遠(yuǎn)了?!?
林如海臉上閃過一絲冷意,笑道:“咱們過自己的日子,若在乎人,也不會清靜如此?!?
他不會忘記王夫人是如何對待黛玉的,他還記得黛玉死后,雪雁守靈,在靈前絮絮叨叨說著往事,他才知道黛玉初進(jìn)京城時,好似王夫人給了一個下馬威,只是黛玉從不跟自己提及在榮國府所受的委屈,是故他竟不知。
王夫人對待小小的幼女尚且如此,何況早有嫌隙的賈敏。
賈敏點(diǎn)頭道:“等老爺考完試,日后除了去探望母親,我少去榮國府就是,如今母親雖在,但府里都是二嫂當(dāng)家,指不定還會出什么幺蛾子?!?
林如海聽了,十分贊同。
夫婦二人依次拜見了各家各戶,林如海也向那位世交提了郭拂仙一事,輕輕幾句話,郭拂仙便復(fù)了官職,雖不是主事之銜,但也是六品職缺。
郭拂仙知曉后,忙經(jīng)由沈雪過來道謝。
林如海本不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見解非同一般,兩人相見,倒是一見如故。
林如海自負(fù)甚高,有了上輩子的積累,如今并不如何苦讀,反常去各處走動,或與世交故舊聯(lián)絡(luò),或與學(xué)子們結(jié)交,談詩論畫,竟是神仙一般自在。
賈敏也開始與各家女眷來往,除了兩家世交故舊外,另有閨閣時的手帕交,她們都已經(jīng)兒女成群了,只有賈敏膝下無子,聚在一處,雖有林如海一心相待,不急不躁,賈敏到底覺得有幾分傷感,幸而有林如海常常開解,方才略好些。
王夫人得知后,心里越發(fā)得意了。
賈母倒是甚為擔(dān)憂,忙下了帖子請?zhí)t(yī)診脈,林如海無職,請不到太醫(yī)親來,當(dāng)賈敏得知賈敏身體無恙后,又送許多補(bǔ)品,給她做調(diào)理之用。
賈敏仍是半點(diǎn)消息都無,不知不覺,就到了殿試之期。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