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口徑越大,炮管越長,威力越大。
50毫米迫擊炮,技術(shù)也是這幾年才成型的,從定型到全軍推廣,一共用了四年,而即便如此,全軍也不過一千尊左右。
在這基礎(chǔ)上,陸源跟二號兵工廠的設(shè)計師,打磨了一年多時間,才最終確定75毫米榴彈炮。
不是陸源不想造大炮,實在是......技術(shù)跟不上。
越大口徑的大炮,所需要的工藝是非常難得。
要保證威力的同時,還要確保安全性,不同于傳統(tǒng)的紅衣大炮,那種笨家伙。
陸源設(shè)計的75毫米榴彈炮,可拆卸成八個部分運送,可發(fā)射不同炮彈,還可以用騾子拉著走,全炮重量不超過一千四百斤。
僅需六個人,就能操縱。
大老爺,是卑職臉上有臟東西嗎李大龍疑惑道。
陸源回過神來,沒有,老李啊,咱們現(xiàn)在工藝能跟上嗎
能,大老爺,您說的那個電弧爐,我已經(jīng)搞定了!李大龍說道。
你說啥!陸源瞳孔震動,隨即倒吸口涼氣,不斷地打量著面前這個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面容憨厚的男子,老李啊,咱們雖然技術(shù)薄弱,卻也不說大話啊!
相比牛鐵柱,老李家世代都是兵匠,所謂兵匠,就是專門為衙門或者朝廷打造武器。
多虧了天下大亂,要不然,這樣的人才豈能流落到北涼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李大龍在武器設(shè)計這一塊,才有這遠超常人的見底。
比如50毫米迫擊炮所有的難關(guān),就是他主導攻克的。
在技術(shù)沉淀后,他又馬不停蹄的進軍75毫米口徑榴彈炮,現(xiàn)在他居然說105毫米榴彈炮的圖紙已經(jīng)出來了。
陸源人都傻了。
大老爺,我真的沒說大話,您跟我來就知道了!李大龍將桌子上的圖紙收好,放進了保險柜,這才帶著陸源離開。
不多時,就來到了二號兵工廠旗下的煉鋼廠。
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如百鍛鋼這種沒有技術(shù)含量的東西,他們已經(jīng)瞧不上了。
而且,李大龍覺得這太浪費資源了,還不如用精鐵刀配備全軍,反正刀具都是消耗品,你總不能奢望人手一把屠龍寶刀。
削鐵如泥,永不損毀的寶刀只存在于小說之中。
一進入煉鋼廠,陸源就感受到了一股灼熱的氣浪撲面而來,鋼鐵工人正在里面熱火朝天的打鐵。
越過這個區(qū)域,便來到了一個溫度相對低一些的區(qū)域,而且這個區(qū)域是新建的。
大老爺,您看,那就是電弧爐!李大龍指著前方那個茶壺形狀的爐子說道。
陸源再次看蒙了。
他圍著爐子不住的打轉(zhuǎn)。
爐子不是很大,相比巨大的冶鐵爐,這個只能算弟弟。
可電弧爐還真就不大。
那種一爐能融下幾百噸鋼液的電弧爐,根本不是現(xiàn)在階段能制造的。
聽著電弧爐工作發(fā)出的聲音,陸源倒吸口涼氣,乖乖,這他娘的還真是電弧爐!
他看向李大龍,狂喜,大龍,你他娘的真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