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生不可安閑,有恒業(yè),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須簡省,杜奢端,即以昭儉德。這句話道破了人生立世的兩大要義:一在于有所專注的事業(yè)以安頓心靈,二在于簡約樸素的生活以涵養(yǎng)品德。恒業(yè)與簡省,看似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實則是相輔相成的生命智慧,共同構筑起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
恒業(yè),宛如一座堅固的燈塔,在波濤洶涌的海洋中,為人們指引著方向,使他們不致在浮躁的世態(tài)中迷失自我,隨波逐流。
孔子,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十五歲時便立下了求學的志向,并終其一生都在周游列國,傳播自己的學說和理念。盡管歷經(jīng)無數(shù)艱難險阻,但他始終堅守自己的志向,從未有過絲毫動搖。
王羲之,這位中國書法史上的巨匠,為了練就一手好字,每天都在池塘邊練習書法,以至于池塘里的水都被他的墨汁染黑了。正是憑借著這種專注和堅持,他最終成為了“書圣”,其書法作品至今仍被人們傳頌和學習。
李時珍,這位偉大的醫(yī)學家,為了編寫《本草綱目》,耗費了整整二十七年的時間,歷經(jīng)三次修改,才最終完成這部藥學巨著。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他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到對草藥的研究和整理中,最終為后世留下了一部珍貴的醫(yī)學寶典。
這些古圣先賢之所以能夠在各自的領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正是因為他們有所專攻,心有所寄。他們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傾注在一件事情上,從而達到了一種心神安定的境界。
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藝術是心靈的體操,通過專注的工作,我們獲得內心的平衡?!痹诋斀襁@個信息baozha、選擇過剩的時代,人們往往會陷入“選擇焦慮”的困境,這正是因為他們缺乏一個可以全身心投入的恒久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