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皇宮,泰合殿。
黎元銳高坐龍椅,看起來心情不錯。
“諸位愛卿,都聽說了吧?
京都城還沒打起來,城外的他們自己先打起來了啊?!?
“這可真是個空前絕后的好消息啊。
一群烏合之眾,著實不足為懼啊。”
此落下,殿中文武百官交頭接耳,低聲引論一番,臉上掩飾不住的喜悅。
“陛下圣明?!?
竇千夫出列,朝著黎元銳拱手一禮:
“黎元成和黎元武互相攻伐,兩敗俱傷,正是我們的時機。
陛下可趁機派出人馬,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令其徹底消滅?!?
“臣以為竇大人所不妥。”
馮全立馬上前反駁:
“黎元成和黎元武雖互相爭斗。
只是,黎元武實力并未減少,反而收攏了黎元成的人馬,實力變得更強?!?
“城外沒了其他后顧之憂,黎元武會集中精力針對京都城。
臣以為,還是堅守京都為好?!?
“除此之外,京都已經(jīng)遭受他們的多次輪番攻擊。
我們的守城器械和將士,也是大有折損。
城墻也有倒塌之處。
臣以為,要做好放棄京都,遷都長陽的準(zhǔn)備。”
“遷都?”
黎元銳聞眉頭微皺,眼底的喜悅隨之消失,反而多了些憂慮。
文武百官交頭接耳,用眼神交流,討論馮全遷都的提議。
“陛下,臣以為,馮大人是在危聳聽。”
宰相龐師古出列:
“京都乃是我大黎之根本。
萬萬不可舍棄京都?!?
“此差異?!?
馮全厲聲反駁:
“我大黎先祖皇帝,起初定都便是在長陽,后來才來了京都。
這些年,長陽一直都是第二京都。
城墻,比京都更堅固。
糧食亦更加充足。
遷都長陽,拒關(guān)而守,守個三年五載不成問題?!?
“龐大人說,京都是大黎的根本,臣不敢茍同。”
馮全朝著龍座上的黎元銳微微拱手:
“陛下才是我大黎的根本。
陛下在,大黎就在?!?
“遷都長陽,韜光養(yǎng)晦,厲兵秣馬,重整山河。
待到時機成熟,便可再回京都?!?
“留給黎元武一座空城。
陛下再下令其他反賊,告訴他們,誰打敗黎元武,朝廷封其為王。
那時,一眾反賊互相攻殺。
說不定,不需要陛下出手,黎元武就被其他賊人斬落馬下了?!?
黎元銳聽著馮全的話,目光落在百官身上,觀察他們的反應(yīng),腦海中也有自己的想法,微微點頭。
似乎說的有道理。
“以退為進,不失為一種策略?!?
陳述陽上前表示支持:
“黎元武大軍士氣正盛,我守城將士,連日作戰(zhàn),疲憊不堪。
末將以為,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報……”
黎元銳正在認(rèn)真思索,門外跑來個士兵。
“啟稟陛下,最新得到消息。
黎元成戰(zhàn)敗,被我們城外將士一箭射殺。”
“什么?”
黎元銳稍顯激動,猛地瞪大眼睛,示意前來報信的士兵上前一些:
“你再說一遍?”
“黎元成兵敗,已被斬殺。”
黎元銳和百官腦瓜子嗡的一下,滿面震驚。
這條消息足夠震撼人心,也是給滿是陰霾的京都城灑下了一絲陽光。
“消息無誤?”
竇千夫不敢置信,重復(fù)問一遍。
來人重重點頭:“準(zhǔn)確無誤,尸首已經(jīng)運回,就在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