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揉面過程,持續(xù)了將近四十分鐘!這不僅僅是體力的消耗,更是心神的高度集中。
最終,一個完美無瑕的面團呈現(xiàn)在眼前。真正的達到了“面光、手光、案板光”的三光境界!面團潔白如玉,觸手溫潤,仿佛擁有生命一般。
“醒面?!绷中★L(fēng)用濕布將面團仔細蓋好,放在一旁,“至少一個小時。讓面筋充分松弛,水分分布均勻,這樣搟出來的面皮才夠延展,不易回縮?!?
趁著醒面的時間,林小風(fēng)又將之前準備好的韭菜拿了過來。
“韭菜,要選窄葉、根部略帶紫色的,這樣的韭菜香味最濃,而且纖維更嫩,不易塞牙。寬葉韭菜水分多,但香味不足?!?
他只用韭菜中段最嫩的部分,頭尾太老或太嫩都不要。洗凈后,必須徹底晾干水分,否則混入餡料容易出水。
然后,用最鋒利的刀,將其切成均勻的、極其細碎的末。切好的韭菜末,也要用廚房紙吸一下多余水分。
準備工作就緒,面也醒好了。
林小風(fēng)掀開濕布,取出那個仿佛脫胎換骨般的面團,再次輕輕揉搓幾下,排掉多余空氣。
然后,便是展現(xiàn)真正技術(shù)的時刻——搟制餛飩皮。
他沒有用壓面機,也沒有用普通的搟面杖。他選用了一根長度超過一米,中間粗、兩頭細,通體光滑的大搟面杖,俗稱“走槌”或“大通心槌”。這是專業(yè)面點師傅用來搟制極大、極薄面皮的利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
他將巨大的面團放在撒了薄粉的寬大案板上,先用走槌從中間向四周一點點碾壓開。然后,他將面皮卷在搟面杖上,雙手按住搟面杖的兩端,運用腰腹和手臂的整體力量,開始向前推、向后拉,同時手腕巧妙地轉(zhuǎn)動搟面杖,讓面皮在滾動中均勻地向四周延展。
他的動作如同行云流水,充滿了節(jié)奏感和力量感。巨大的搟面杖在他手中仿佛沒有了重量,每一次推拉,面皮就變薄、變大一圈。
這是一個極其耗費體力和技巧的過程。要求力道均勻,不能有一處厚一處薄,否則煮的時候容易破皮。而且面皮越薄,對力道和控制的要求就越高。
李默和小劉屏住呼吸,看著那張面皮在林小風(fēng)手下,如同被施了魔法般,越來越大,越來越薄……最終,一張直徑接近兩米,厚度卻均勻一致,薄如蟬翼的巨型面皮,鋪滿了整個寬大的面案!
透過面皮,能清晰地看到下面案板的木紋!燈光照射下,面皮呈現(xiàn)出一種半透明的質(zhì)感,如同上等的宣紙,卻又帶著面食特有的柔韌光澤!
“我的天……”李默喃喃自語,已經(jīng)找不到任何詞語來形容眼前的景象。
小劉更是看得如癡如醉,作為廚師,他更能體會到這手搟皮功夫的恐怖之處!這已經(jīng)不是技術(shù),而是藝術(shù)!是神技!
林小風(fēng)額頭的汗水更多了,呼吸也有些急促,但他的眼神卻異常明亮。他取過一把極其鋒利的、長長的切面刀,如同一位謹慎的外科醫(yī)生,開始將這張巨大的面皮,分割成大小完全一致、邊緣光滑的梯形小片。
每一張餛飩皮,都薄如蟬翼,卻柔韌異常,用手輕輕拉扯,能感受到極強的延展性,絕不會輕易破裂。
“面皮,是餛飩的骨架和衣裳。”林小風(fēng)拿起一張成品皮,對著燈光,看著那均勻的透光感,滿意地點了點頭,“它要薄,要韌,要滑,要能完美地包裹餡料,在沸水中經(jīng)歷考驗而不破,最終在食客口中,提供那爽滑筋道的極致口感。”
他將分割好的餛飩皮,一層層疊放好,中間撒上干粉防止粘連。
至此,極致之餛飩的第二部——面皮之藝,圓滿完成。
接下來,只待餡料冷藏時間到,便可進行最后的融合,以及那畫龍點睛的——湯頭。
喜歡味界傳說請大家收藏:()味界傳說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