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卻是給具體伙夫的,里頭總共四十條,每一條都是大白話,譬如幾點上工、幾點下工,菜要洗幾遍,分別什么切法、摘法,柴禾要劈成幾類,各自什么大小粗細,火分為幾種,猛火大火小火微火,添幾條柴禾,火苗什么樣算什么火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孔復(fù)揚游學(xué)時候也下過廚,自認對庖廚之道,是有那么一點了解的,但看了這一份東西,也是大開眼界,才曉得原來不但做飯有講究,原來劈柴、燒火、洗鍋放刀等等都有這許多說法。
還有一點十分難得,三份東西,寫章程提綱挈領(lǐng),寫具體細則詳略得當(dāng),寫規(guī)范時候雖是大白話,但那白話一點也不啰嗦,講得很清楚,但又編了些口訣,方便人去記。
所有內(nèi)容,實用、落地、明了,拿了就能用。
一時看完,孔復(fù)揚忍不住問道:“哪里來的?實在很有點東西!”
韓礪道:“是宋攤主做的——你明日仔細讀一讀,雖不是做同樣事情,但一樣是管人管事,其中不少值得借鑒地方,先前我給你的那章程框架,可以效仿學(xué)習(xí)其中思路,改進一番?!?
他本來取了紙筆在一旁,原是幫著增刪,但看完一遍,回頭又看一遍,竟是覺得沒有什么需要改善之處——以他對廚房了解,枝干上給不了任何提議,此時只能提了筆,從管理之法提些建議。
而孔復(fù)揚聽得是宋妙所做,吃驚不已,道:“人人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我原以為不過類比,誰曉得卻原來是真的!”
他根本等不及明日,此時就提了筆,總結(jié)其中可以參考內(nèi)容,又把才做好的章程拿出來仔細推敲。
兩人直到半夜才各自睡下。
明明已經(jīng)躺下了,那孔復(fù)揚還是不自覺轉(zhuǎn)過身,對著隔床韓礪問道:“正,你說那宋小娘子,算不算天生之才?我一向以為自己十分聰明,卻原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聰明的不單在朝廷之上、學(xué)堂之中,民間多有能耐人——若無今次機會,她這樣才能只怕就要被埋沒了去!”
韓礪道:“既有天生,也有后天,你看她本就聰明,為人又仔細,行事也自有章法,學(xué)東西還極快,性情……”
他夸著夸著,險些剎不住,最后勉強住了嘴,催促那孔復(fù)揚趕緊睡,若要感慨,將來給那宋小娘子寫請功折子時候再多多感慨,不要在此處啰嗦。
孔復(fù)揚嘟噥幾句,一翻身,不多時就睡著了,發(fā)出輕微鼾聲。
倒是韓礪被他幾句話勾起了心事,一時躺著,忍不住把自己同宋妙相遇相識情況,并后頭一應(yīng)相交情景回想一番,倒是越想越精神,一點都不困了,索性把明日到了衛(wèi)州時候,應(yīng)當(dāng)如何同那通判商量的方法想了好幾個,只等明日見機行事。
次日一早,韓礪就帶著幾個預(yù)備安排一齊外出的學(xué)生去了衙門,另還帶上了李婆婆。
幾人先取了輿圖出來,按著那李婆婆所說做了路線圖,復(fù)又各自進行分工,各分一塊地方,又一道商議約定各種細項。
一時上了衙,韓礪徑直就去找了岑德彰,把自己計劃說了,又道:“前次我就向通判提過換役同分兩種招募流民之事,只是礙于道路不通,暫時擱置,而今既然錢孔目忙不過來,路也有通的,我就來討通判一份文書。”
說著把那擬好的文書取了出來。
岑德彰一點二話也無,只稍稍看了幾眼,立刻就簽了批書,讓人拿去用印,等著用印回來的當(dāng)口,又道:“正,旁的都好說,但那個給非役夫的補貼,因是州中出錢,要是可以,最好還是用在咱們自己自己州中應(yīng)募百姓身上……”
韓礪道:“我比通判更想用州中百姓,既離得近,還能省下兩州溝通力氣,但眼下不是錢孔目說下頭騰不出手么?”
“再等下去,就真的來不及了?!?
岑德彰頓時沉默。
單人單日的補貼不算多,架不住人多、時間長,加在一起,哪怕滑州乃是水渠通達、道路通常之地,衙門也不是那等偏遠州縣,庫房要豐厚許多,這一筆錢花起來依舊十分肉疼。
更肉疼的是不是花在自己百姓身上,還很可能會掏給隔壁。
韓礪便安慰他道:“若是成了,以后不好說年年,但是肯定不會像如今這些年這樣頻繁河道改道,到時候不知會引得多少商、貨經(jīng)行此處。”
“等恢復(fù)了從前熱鬧,光是商稅都能輕輕松松把今日花的補上——通判無需擔(dān)心太多,便是最后不成,不過回去找閔老一道教書罷了?!?
他說前頭一段時候,岑德彰仍舊嘆氣,聽到后頭一句,終于笑出聲來,最后道:“去吧!去吧!就像你說的,做事好過不做,最差不過是去教書!你且看還有什么要我居中商調(diào)的!”
韓礪就又問他討了幾份信,最好詳細介紹今次情況的,又問他與衛(wèi)州哪一位官人相熟。
復(fù)又同他道:“通判可以催一催,州中招募人力的告示早該貼了,攤子也可以先擺起來——難道下頭衙門沒有人手可以在征召徭役,城里連擺個攤的人手都挪不出來了?”
趁著岑德彰正寫信的功夫,韓礪想起一件事,就先出了門,找來那李婆婆問道:“今日出門的早,老人家可有捎帶早飯?”
李婆婆支吾一陣。
韓礪就取了錢出來,叫了個雜役過來,吩咐道:“你帶這位李婆婆一道去買些早飯回來,我們這一行都沒來得及吃的?!?
說完,他轉(zhuǎn)頭又同那李婆婆道:“婆婆今日協(xié)助府衙辦事,一日飲食、行路,衙門都包了,不必客氣?!?
后者自然道謝不迭,一時同那雜役出去,不久,卻是空著手,急急忙忙一個人先跑了回來,主動來找韓礪。
“秀才公!秀才公!”她接連叫了幾聲,急忙道:“我出門路上遇得個今次同一條船來的,也是來賣菜,昨日一樣給雨水阻了——他卻是靈河鎮(zhèn)上人,常去衛(wèi)州城,十分熟悉路……”
韓礪正想著等到了地方,因李阿婆要領(lǐng)人去招募人手,自己還要另外找當(dāng)?shù)厝藥?,聽得這話,頓時精神一陣,忙問道:“他人在哪里?可有一道回來?”
李婆婆臉上有些不好意思,道:“他那東西沒有賣完,還在擺攤哩?!?
于是小半個時辰之后,李婆婆帶著那同鄉(xiāng),拎著兩籠子加起來足五只水鴨子,一簍子萵筍,一道回了官驛,送到了后頭宋妙跟前。
“那韓秀才公買了我這老鄉(xiāng)的鴨子同萵筍,叫送來小娘子這里,又叫送這個來……”
她一面說,一面遞過來一只小小布包。
宋妙打開那布包一看,里頭別無長物,不過銅錢一枚。
喜歡妙廚請大家收藏:()妙廚更新速度全網(wǎng)最快。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