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天城外,黃昏。
夕陽西下,昏黃的日光籠罩了應(yīng)天城,一行馬車緩緩地從官道上駛來,很快就到了城門口。
“大人,我們到了?!?
駕車的王圖從車上跳下來,喊了一聲。
車簾被掀開了,只見一個一襲青衣相貌英俊的年輕人,從馬車上走下來。
“終于,回來了!”
楊帆一行人從曲阜出發(fā),一路水陸交換地趕路,終于回到了久違的應(yīng)天城。
望著這座古老的城池,楊帆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親切?興奮?還是歸屬感?
“先回住所休息一下吧。”楊帆揮揮手,當(dāng)頭走進了城中。
一路上風(fēng)塵仆仆,楊帆疲倦得很,他在應(yīng)天也有一套小宅子,乃是朝廷恩賞的,不過楊帆就沒在那兒待過幾天,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親軍都尉府的監(jiān)牢中。
想到這里,楊帆不禁嘴角上揚,親軍都尉府的監(jiān)牢也沒什么不好,一群人恭恭敬敬地侍候他。
在城中,楊帆與王圖等人告別,王圖等人不比楊帆,到了應(yīng)天還得去親軍都尉府的衙門報到。
很快,楊帆孤身一人行走在僻靜的小巷子里,耳邊不時傳來外面街道上的叫賣聲。
忽然,楊帆停下了腳步,巷子口站著三人,為首的那位是楊帆的老熟人——云奇!
“云內(nèi)官?你怎么在這里?”
楊帆問了一聲,云奇畢恭畢敬地向楊帆行禮,道:“楊大人,陛下有旨,請楊大人立刻進宮?!?
應(yīng)天城里,朱元璋的耳目極多,自打楊帆入城之后,他的一舉一動就已經(jīng)被朱元璋所知。
這么急?
楊帆苦笑,道:“那可否容我沐浴梳洗,換一件衣裳?這樣去見陛下,恐唐突了圣上。”
云奇微微一笑,道:“陛下急著見楊大人,那些虛禮就不必了,楊大人,請。”
楊帆無奈隨著云奇三人入宮,此時,宮中已經(jīng)亮起了燈火。
武英殿內(nèi),朱元璋負(fù)手而立,望著墻壁上懸掛的大明疆域圖,不知在想些什么。
“陛下,楊大人到了?!?
云奇從外面走進來,小聲地稟報道,他知道朱元璋為了楊帆的事情,這些天傷透了腦筋。
朱元璋“嗯”了一聲,讓云奇叫楊帆進來,不多時,楊帆邁著小碎步入內(nèi)。
“臣楊帆,叩見陛下!”
聽見楊帆的聲音,朱元璋冷哼一聲,轉(zhuǎn)過身,道:“楊帆,你在山東給咱鬧出好大的事情!”
楊帆面色平靜,道:“微臣不明白陛下的意思,您讓微臣督查山東諸事,賜予臣‘便宜行事之權(quán)’,臣做的事并無半點逾越之處。”
朱元璋差點被楊帆的厚臉皮氣笑了,他指著楊帆,罵罵咧咧地說道:“咱讓你去山東,只是為了推行黃冊、試行攤丁入畝的,咱沒有讓你去查案,更沒有讓你將孔府抄家,全部人都抓了!”
楊帆露出恍然之色,然后說道:“陛下,山東之行,臣見到了很多不平之事,山東之所以黃冊編寫推行困難,就是因為孔家在后面阻撓,不徹查孔家罪行,這黃冊與攤丁入畝根本推行不下去?!?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聽你的意思,咱還要重重賞賜你不成了?”
楊帆笑了,說道:“微臣不敢,不過孔家在山東的罪行罄竹難書,勾結(jié)七十二家士紳橫行無忌,欺壓百姓,將山東攪動得烏煙瘴氣,臣抓了他們完全是按照律法行事。”
說到這里,他更是微微抬起頭,問道:“莫非只因為他們是孔圣人的后裔,就能罔顧我大明律法?有罪不抓,有錯不罰?”
朱元璋虎目一瞪,喝道:“一派胡!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算是圣人后裔,也不能不尊我大明的律法!”
聞,楊帆心中暗自腹誹,朱皇帝你說的比唱的都好聽。
你朱重八要是真的把這句話當(dāng)回事,就不會因為孟子那句“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從而想把孟子的圣像搬出文廟了。
朱元璋似乎知道理不直,不自然地咳嗽了一聲。
“楊帆,咱沒有說你這樣做是錯的,你的做法對,但是太急躁沖動,你現(xiàn)在幾乎得罪了全天下的儒家士子,你可知道,這段日子以來,送到咱手上的彈劾奏疏有多少?”
楊帆心中一喜,他不在乎彈劾的奏疏多,他生怕彈劾的奏疏少。
要知道,彈劾的人越多,朱老板就越難辦,最后,很可能為了平息儒家士子的憤怒,痛下殺手?jǐn)亓俗约骸?
不過,他表面上仍裝作義正辭的表示:“陛下,那些彈劾的奏疏就算再多,臣也要抓孔家,大明律法乃是整個大明的基石,基石不穩(wěn),大明如何能安定?就算與全天下所有人為敵,臣也要保證大明律法的威嚴(yán)!”
楊帆的話擲地有聲,朱元璋的神情卻極為復(fù)雜。
若楊帆因為彈劾的奏疏太多,而服軟、求饒,朱元璋還真可能為了平息士子的憤怒殺了他。
可楊帆一心為了大明的法度,連命都不要,如此純臣,去哪里找?楊帆,以后可以稱得上是朱標(biāo)最得力的臂助!
朱元璋在這一瞬間做了決斷,無論如何,他都應(yīng)該保住楊帆的性命,即便朱元璋知道這很困難。
楊帆兵圍孔府,將孔府兩百多口人抄家,現(xiàn)在全天下的儒生都敵視楊帆,想要楊帆死。
這事,很難。
雖然困難,但不代表朱元璋沒有辦法,畢竟,朱元璋是從刀山血海里面殺出來的皇帝。
若真要保一個人,費些手段還是能的。
就在朱元璋思緒翻涌的時候,楊帆卻是準(zhǔn)備“火上澆油”,左右他已經(jīng)得罪了天下的儒生,不妨做得更徹底一些。
“陛下,臣這次去山東感悟不少,臣認(rèn)為孔府‘衍圣公’的封號,于國于民都沒有什么益處?!?
朱元璋看了楊帆一眼,道:“你想說什么?”
楊帆嘿嘿一笑,說道:“臣認(rèn)為,朝廷應(yīng)該徹底取消‘衍圣公’的封號,畢竟孔家在曲阜做了那么多喪盡天良的事情,哪里還有臉面繼續(xù)繼承‘衍圣公’的名號,簡直在侮辱圣人!”
朱元璋沒有說話,似乎是在思索楊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