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龜山天皇怒道:“上杉氏定不是我南朝人,憑什么要本皇出錢?不可能!”
名和長年聞,輕聲勸說道:“陛下,上杉氏定與他麾下的兵將,畢竟是為了掩護(hù)主力撤退,才被明軍俘虜,若錢都讓北朝出了,天皇陛下卻不出,恐怕會對您的臉面,以及我南朝的士氣產(chǎn)生影響?!?
北畠顯家亦規(guī)勸后龜山天皇,道:“天皇陛下,那些俘虜都是英豪,放棄他們會讓軍中將士寒心。”
群臣紛紛勸諫,讓后龜山天皇極為煩躁,道:“此事讓本皇再想想,對了,皇叔可有傳信過來?”
名和長年點了點頭,道:“陛下,懷良親王傳訊,說他會調(diào)派筑后六千精兵,陳兵于筑后與筑州邊境,盡量牽制明軍?!?
眾人也都知道,筑后就那么大,懷良親王能調(diào)集六千精銳,已經(jīng)是極限了。
商議完軍務(wù)之后,群臣散去,后龜山天皇特意留下了名和長年與之密談。
后龜山天皇與名和長年沒有廢話,直接問道:“長年,你覺得我南北朝聯(lián)軍,能否擋住明軍?”
名和長年聞微微一怔,道:“天皇陛下此何意?我聯(lián)軍三路出擊,豈能擋不住明軍?”
后龜山天皇流露出一抹苦笑:“外面那群大臣不愿意跟本皇說實話,難道你也不與本皇說實話么?本皇只想聽聽你的心里話,這里又沒有外人,無論你說什么,本皇恕你無罪,說!”
名和長年沉默了片刻,道:“明軍戰(zhàn)力強(qiáng)悍,令行禁止,主將楊帆老辣狡詐,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我南北朝恐怕難有人攔得住他?!?
后龜山天皇微微頷首,道:“你看,連你都這樣想,恐怕其他大臣們也都有一樣的想法,除了新田義宗將軍,你也知道,本皇坐在這天皇的位置上,一直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今大廈將傾,本皇也得為自己尋一條生路不是?”
名和長年想了想,說道:“請?zhí)旎时菹路判?,小島進(jìn)他們的損失不算多,還有與大明的海貿(mào),雖然在打仗,但是沒有受太大波及?!?
后龜山欣慰地拍了拍名和長年的肩膀,道:“能為本皇分憂者,唯有你名和長年一人矣!你覺得,皇叔為人如何?”
名和長年想了想,說道:“懷良親王為人正直,素有賢名,自然是一等一的賢王?!?
后龜山天皇又問道:“那你覺得由皇叔來承襲南朝天皇之位,又如何?”
???
名和長年愣在遠(yuǎn)處,驚訝地望著后龜山天皇,道:“陛下,您要退位禪讓?”
后龜山天皇點了點頭,說道:“本來南北朝合并,就是大勢所趨,只不過大明進(jìn)攻阻斷了這進(jìn)程而已,本皇坐在這火盆上,每日都是煎熬,不如退位讓賢,讓皇叔成為天皇,南朝就交給他?!?
名和長年猶豫片刻,道:“天皇陛下,先不說您要禪讓,這滿朝文武能否接受,我只問您一點,懷良親王會接受么?”
南朝風(fēng)雨飄搖,現(xiàn)在來做天皇可不是什么好事兒,一旦大明真的攻克倭國,南北朝天皇都別想好。
懷良親王本來就沒有什么權(quán)力的欲望,你讓他來接手燙手山芋,他能干么?
后龜山天皇嘆了口氣,道:“我知道他不一定會接受,所以我想讓他來到大和吉野,到時候本皇再行禪讓,他不接受也得接受!”
名和長年露出一抹苦笑,說道:“天皇陛下,這樣是不是太兒戲了?而且懷良親王正在筑州抵抗明軍,如何過得來?”
后龜山天皇拉住了名和長年,在他耳邊耳語一陣,初時名和長年一驚,然后眉頭逐漸緊鎖起來。
良久,名和長年才說道:“天皇陛下,這……當(dāng)真行么?萬一被人發(fā)現(xiàn)端倪怎么辦?而且倘若真如此做,南朝豈不是要人心惶惶?”
后龜山天皇點了點頭,道:“這樣做固然會引起混亂,但為了本皇的后半生安穩(wěn),非如此做不可,長年,本皇能倚重的只有你了?!?
名和長年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道:“陛下請放心,此事在下去辦,一定,為您辦好!”
倭國,筑州,太宰府。
攻陷太宰府五日后,隨著明軍掌控太宰府,太宰府內(nèi)一切又恢復(fù)到之前井然有序的樣子。
義軍在攻城過程中損耗了三千人左右,楊帆倒是一點不含糊,給了陣亡的義軍撫恤金。
那些撫恤金數(shù)量之多,讓倭國百姓震驚無比,很多原本還在觀望的倭國百姓,紛紛主動請愿加入義軍,于是,在楊帆的授意下,沈煉開始繼續(xù)招募義軍,將義軍的數(shù)量擴(kuò)充到一萬人。
太宰府官邸內(nèi),楊帆與李景隆圍在桌邊,正在推演戰(zhàn)局。
“長門方向探子回報,鎮(zhèn)守長門的足利直冬正在厲兵秣馬,很快會對筑州東北展開進(jìn)攻,九江,這重任恐怕要交給你?!?
足利直冬乃是足利義滿的叔叔,一直鎮(zhèn)守長門國,這次聯(lián)軍也是由足利直冬指揮。
李景隆微微頷首,道:“足利直冬善于攻堅,本人也是一個勇將,他麾下的援軍大概有六萬人,雖然我軍固守,但壓力依舊不小?!?
明軍之中將官,能獨當(dāng)一面的除了楊帆之外就是李景隆,再加上一個邊安烈,然而邊安烈是高麗降將,對戰(zhàn)六萬聯(lián)軍這樣的硬仗,楊帆不可能交給邊安烈。
楊帆輕聲說道:“此戰(zhàn),讓邊安烈與沈煉隨你去,除了他們本部人馬之外,再調(diào)集四萬人給你。”
李景隆聞想了想,說道:“這加起來可就有六萬人,大人進(jìn)攻豐前、筑后,人手可還夠?”
“我軍已經(jīng)悉數(shù)到了筑州,雖然各地駐軍要分散些兵力,但吾手中仍有五萬人,對付足利義嗣那群蠢材,足矣不過在你離開前,還得與我去見一個人。”頓了頓,楊帆又說道。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