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
熏香縹緲,安安靜靜。
忽然。
偏殿內(nèi)的小太監(jiān)趨步走出,候立到玉墀下,手中托盤內(nèi)捧一份覲見名單。
待總管望來,小太監(jiān)適時展開冊頁內(nèi)容,總管斜睨一眼,閃過訝色。
圣皇自然不是旁人想見就能見的,尤其是這個時候。
午休結束,一切安安靜靜,美好祥和。
陛下喜歡吃些甜點,忙時看奏折,閑時看書,心情往往不錯。
常有人挑準這個時候,故意來商量“大事”,待塵埃落定又沒得反悔,要全放進來能有好幾十人。
故而皆是半個時辰一批送上名單,看情況選著見,至于沒選上的,多是事情有冒犯,哪來的回哪去,常常有人為此來上半個乃至一個月,也有幸運兒依靠“毅力”“得逞”的。
圣皇覺察總管異色,放下奏折。
“怎么,今個有誰來?”
“陛下,分別是南山侯……以及淮東河泊所的梁渠,梁郎將來,梁郎將說有要緊事?!笨偣軟]有遲疑,按順序報出六人姓名。
“梁渠?他前些日子不是在瀚臺么?一轉(zhuǎn)眼來帝都了?”
總管望向小太監(jiān)。
小太監(jiān)早有腹稿:“梁郎將自瀚臺回平陽,再輾轉(zhuǎn)來了帝都,一路上馬不停蹄,緊忙的很。”
“陛下……”總管躬身。
“先召梁渠?!笔セ誓笠幻饵c心,搓搓指腹,從六人中挑出三人,“另外南山侯和鈄飛兩個人去偏殿里等著,讓其他三人回去,告訴他們,他們的事朕也不可能答應?!?
“是!”
片刻。
偏殿內(nèi)的南山侯和鈄飛坐在凳子上喝茶等候,目睹風塵仆仆的興義伯龍行虎步,從兩人身前經(jīng)過,中途還拱手一禮,算和兩人打個招呼,其后直接跟隨總管進了大殿。
“后生可畏啊?!扁^飛感慨。
攏共六個人等見面,論官職,論地位,梁渠都不是最高,而且還是來的最晚的,就等了半刻鐘,偏偏能第一個見,他和一個侯爵,只能排在后面等。
看模樣,還是剛下馬車,幾乎是來了帝都就見到陛下。
何等恩寵。
同一個小鎮(zhèn)的大戶,互相之間拜訪還得提前三天,下個拜帖呢。
南山侯輕笑,哪不知同僚話語中的含義:“咱們這官,是到了頭,梁大人可是才剛剛起步,都漂在水上面,咱們的山看著大,可人家還有好大一截埋在下面,沒騰起來呢!”
鈄飛啞然。
“倒也是,人家才是早上辰、巳時的太陽?!?
正殿。
“陛下!”
“聽聞梁卿是馬不停蹄,一路進京,如何,餓了沒有,用兩塊點心?”圣皇敲了敲托盤,即刻有小太監(jiān)端下送來。
哦,有東西吃?
梁渠伸長脖子,看清里頭東西后一愣。
呦呵。
這不是他當年給蘇龜山整出來的蛋撻么?
一轉(zhuǎn)眼都從平陽傳到御膳房來了?
剛下馬車,有半天沒吃東西,梁渠也不客氣,謝過陛下,端起盤子里溫熱的蛋撻往嘴里塞。
甭說。
御膳房的廚子有點東西,比當初他做出來的粗糙版本香得多。
“看來咱們興義伯是真餓了?!笨偣苷{(diào)侃。
“害?!绷呵氏乱豢?,“肯定餓啊,平陽到帝都,一路跑了四天,一天吃一頓,就吃飯時落地歇一歇,今個上午看快到了,午飯也沒吃,算起來一天半了?!?
圣皇微笑,看著梁渠狼吞虎咽。
“梁卿匆匆忙忙從瀚臺回來,莫不是換了心思,準備化干戈為玉帛?還是有所不滿,準備從白家事上討要功勞?”
“心思沒變,找機會呢?!?
梁渠聽明白話中含義,直不諱,嘴里塞著東西含糊說,“陛下為國為民,安排的全是好手,小子一時間找不到機會下手,也在另尋辦法替代作用,否則直接干事多虧。
白家之事比較麻煩,但小子當年江淮捕魚,為陛下點兵點將,至今有快十年,非初出茅廬之輩,里頭門道全明白。
故而今個回來不是為這兩件事,是另有大事,天大的事,保管陛下大吃一驚,今天晚上都睡不著覺。”
白辰風和白辰鴻朗都死了快有半年,再加上梁渠用的赤山傳信,一來一回不用一個月,五六月份時就有了回復,但那是私下里的回復。
就是打算明面上懲罰梁渠,貶個一兩級官,安撫、收攏白家,暗地里另許好處,日后立功時,再一口氣拔擢回來。
同時為了盡可能方便梁渠身份活動,事情沒有馬上處理,朝廷方面一直拖著,否則一旦明面上貶官,很多事情辦起來,肯定沒那么方便。
“我睡不著覺?”圣皇瞇眼。
不是因為話語太糙,他就喜歡梁渠直來直去的風格,而是當真嗅到了幾分不一樣的氣息。
三王威脅蛟龍。
殺八爪王,立海坊主。
這小子確實像個撬棍一樣,能搞出許多大事來,繞得好些大人物陪他轉(zhuǎn),如今臻象,還能說是大事……
梁渠看看左右。
圣皇揮揮手。
“去備些飯菜?!?
“是?!?
片刻。
整個大殿又只剩下兩人。
梁渠放下點心,直接從兜里掏吧掏吧,把一枚五彩種子抓出來,得到示意,踏上玉墀放到桌案上。
“這是……”圣皇拈起種子打量,他雖見多識廣,卻也不是所有東西全認識。
就好像大部分太監(jiān)歸領頭太監(jiān)管,領頭太監(jiān)歸總管管,而他只要管總管就好,地位到這,沒有必要全部認識,自有專業(yè)之人。
“陰陽五行種,小子找了好多典籍沒尋到出處,應當是‘新東西’,至于,這枚種子的來歷,說來話長?!?
梁渠把昔日偶遇蛙王,為它打造船只,換取好處,偶遇蜃族的事簡單概括。
聽到出場的人物,圣皇神色逐漸嚴肅起來。
蜃龍!
真是好大的事!
雖說大離王朝距今不知多么久遠,可許多事情是可以倒推的。
武道發(fā)展是越來越強盛的,鼎盛王朝的人口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多,頂尖高手的數(shù)目,數(shù)千年下來,實際是有所增長的!
不談夭龍武圣,光看臻象宗師,時至今日,開國六十載,臻象高手這一整個群體的數(shù)目,已經(jīng)快趕上前朝大乾的鼎盛記錄,不用說,等到大順真正的鼎盛時期,肯定要比大乾更強!
這些記錄圣皇都一清二楚。
太祖也給他定下了一甲子發(fā)展臻象之數(shù)目及比例的任務。
所以大離,這個宗門到王朝蛻變的過渡時期,賬面高手肯定不如今日大順,但即便腰斬,大離和蜃龍是當世頂尖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而且絕對是熔爐!
證據(jù)之一便是天生天養(yǎng)的龍王!
江淮龍君,幾乎可以視作一個標準線,蜃龍存世時,龍君不出,可以推測,蜃龍便是當時的“江淮龍君”,只是當時多半發(fā)生了某種意想不到的變化,而江淮龍君,又必定是熔爐。
狩虎時撬動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