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帶上我兒
“梁施主,梁施主?”小沙彌雙手合十,輕聲呼喚,“齋飯放哪?”
暮色橙紅,萬里白云鋪平流淌,像一層絨絨的襖。十歲上下的小沙彌排成小隊,雙手提拎大食盒,吁吁吐霧。
自諦閑住持處出來,陷入思緒的梁渠低頭。
小沙彌吸口氣介紹。
“今日之齋飯出自石豐大師之手,石豐大師百余歲高齡很少再親自起灶,多是徒弟代勞,不知為何突然來了興致,住持特意吩咐我們送來五份,夠十五人共食,適才出鍋,溫?zé)嶂?。?
梁渠讓出身位:“進(jìn)去放廳堂里吧。”
“好的?!?
小沙彌們魚貫而入梁渠拽住一條“魚尾巴”。
“你們吃了么?”
小沙彌搖頭:“梁施主,尚未修行,小僧是不用‘藥石’的。”
過去佛制僧人日中一食、過午不食,無奈成年僧人自耕自食,即便不習(xí)武,勞動量亦不小,便有了晚飯傳統(tǒng),稱“藥石”,藥石多吃粥,也稱“晚粥”。
倘若習(xí)武,整日皆有活動,打坐、跑香交替用功,體力耗損甚巨,一日用餐達(dá)四、五次亦不稀奇。
只是對于尚未成年、步入青春期的小孩童,此等習(xí)慣仍保留了下來。
梁渠浮笑:“餓了吧?”
小沙彌羞赧。
平日無所謂,一日幾餐,習(xí)慣后不會有太大問題,唯獨(dú)五月來開辦講經(jīng)法會,免不了忙前忙后,體力消耗一大,確易腹饑。
“喊上你的朋友,坐下一塊吃?!?
小沙彌咽口唾沫,又堅定搖頭:“那怎么行,一來壞了規(guī)矩,二來石豐大師齋飯難得,平白無功,怎好……”
“我是第九佛,我說能吃便能吃?!?
把人推搡進(jìn)屋。
梁渠腳踏門檻,負(fù)手望天,目睹夕陽沉入云海,啞然失笑。
“站門口傻笑什么?”白靴踏入視野,龍娥英斜倚影墻。
“專門等我?”
“誰等你,講經(jīng)結(jié)束,見你去尋大師便覺有事,怎么樣,請到?jīng)]有?”
“請到了?!绷呵孔∮袷?,一塊進(jìn)屋,“懸空寺也同意了?!?
“夢白火的法子?”
“沒,咱們自作聰明了。”
“真自作聰明也是你?!?
“嗯,是我?!?
請老和尚之事,他和蘇龜山俱以為有多艱巨、多困難。
到頭來。
白說。
自作聰明也。
“師父、師兄、師姐,吃飯!”梁渠大喊,“龍瑤,喊人去,三王子,拿碗筷來盛飯?!?
晚飯桌上多出五個埋首小光頭,忙碌一天,腹中空空,哪顧上清規(guī)戒律,吃得滿嘴油光,獺獺開將煮好的柴火飯端上桌面。
咚!
屋外云板敲響。
盛飯的小沙彌一驚。
云板乃報事之器,用以集眾,不等大家招呼,小和尚緊忙放下碗筷出門。
再回來,五人神情悲哀。
“怎么了?”向長松詢問,“小師傅,外頭出了什么事?”
小沙彌難過道:“梁施主,石豐大師圓寂了?!?
眾人愕然。
再看桌上飯菜,不自覺的生出哀傷。
大家從未見過石豐大師,所謂的齋飯好吃亦未覺得,好兩個菜里鹽味皆重,尚不如獺獺開調(diào)的準(zhǔn),只是生出對死亡之事本身的悲哀。
“世事無常啊……”
“吃飯吃飯,今日多吃,莫要留了湯汁?!?
梁渠招呼眾人,自己端起餐盤,把余下菜汁倒入碗中拌飯。
碗筷再碰。
一干二凈。
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如喪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