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得羅漢,該先度吃你的漁夫,你吃的蝦群?”
“羅漢說,自度者度人,該把漁夫的網(wǎng)織成蝦群袈裟,把我的尖牙磨成木魚槌,然后我們三個并排坐在江底――你猜最先開悟的,是痛到流淚的漁夫,還是笑出眼淚的蝦,亦或根本無所謂誰先誰后?”
沒有回答。
有的只是荒誕的反問,像有一只猿猴居高臨下地俯瞰。
許久。
金光涌動重組。
“最先開悟的是誰?”
“是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他此刻正在輪回外吃烤魚看戲!”
金光一陣閃爍,最終凝結作四個大字,似喝罵,似嘲笑。
“你這妖佛!”
“哈哈哈!”
梁渠俯仰暢笑。
嘈雜聲打斷了伏首桌案,窮經(jīng)皓首的大和尚。
正欲斥責無禮。
繼而。
《摩訶業(yè)海觀》上金光大作,飛躥出一道金光,沒入書架,又順沿書架,化為金色鎖鏈,蔓延到整個藏經(jīng)閣中!
地板、天花板、書架、桌案、圓凳……
四面八方,無處不是這三問三答!
金色小字如蝌蚪游動。
和尚斥責之話吞咽入腹。
夜色之下,藏經(jīng)閣閃動熠熠金光!
這是……什么情況?
外來者震驚失色,緊忙詢問身旁小沙彌。
小沙彌躬身:“是藏經(jīng)閣歷代祖師留下的藏書詰問內有全新妙答!如此便會展示眾人三天三夜,適才觸動的應當是第九佛,興義伯梁大人?!?
又是興義伯!
又是興義伯!
不是,才請佛,召如來,有沒有個停?
耳朵起繭子了!
老和尚推開房門,窮盡目力,望清答案之際,失笑搖頭。
守經(jīng)和尚注視桌案上的答案,指尖不住劃動。
“好一個第九妖佛!”
“佛性本無南北,不度化魚妖,反以水族身份重構佛法?”
“阿彌陀佛?!?
“魚鱗褪盡,露出的不是金身,是漁網(wǎng)勒出的琉璃體?。 ?
有祖師爺以為之妙答,本要休息的大和尚們哪里躺得下去,不得不從床上爬起,來到藏經(jīng)閣內研讀學習這三問三答。
“啥玩意,阿水這就妙答了?”
剛躺下的徐子帥垂困夢中驚坐起。
浮島之巔,更有金色人影晃動。
后山叢林,白虎王甩動尾巴,摸不著頭腦。
既推薦梁渠去翻《摩訶業(yè)海觀》,她自然知曉書中內容,亦知曉書中三問。
怎么還能整這么一出?
“這便是天才么?”金毛虎羨慕不已。
朝廷隊伍中,龍象武圣逐漸期待起十八日的“驚喜”。
梁渠對外界變化不大關心,他好不容易打開書本,一頭攢入知識的海洋。
吸收!
學習!
先覽總綱。
《摩訶業(yè)海觀》大魚篇本身便契合肥鯰魚,此外又有修改的大鱷篇!
肥鯰魚、“不能動”兩獸直接適配!
精神鏈接中。
率領大淮軍浩浩蕩蕩奔赴峽谷,打造營地的肥鯰魚停住尾巴,咬住長須。
這一大通嘰里呱啦的,全要記下來么?
彭澤。
猴子們爬上爬下。
給元將軍噴吐青霧,鞏固大陣效用的“不能動”抓撓頭頂,翠角癢癢。
元將軍不滿,龜爪拍動江水。
“繼續(xù)啊,愣著干什么?繼續(xù)繼續(xù)!”
“不能動”一心二用,一邊吐霧,一邊記憶功法。
浩渺壽山之外。
一束暗淡金光劃破江水,跌跌撞撞,飛竄而出,背上背一卷破破爛爛的牛皮地圖。
(本章完)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