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世界很大又很小
龍象武圣!
天下誰人不聞其名?
宅院內,洞天派一水持劍白衣修士圍攏,無不因興奮面紅。
“師父,此當真!龍象武圣欲來大同府聽經(jīng)?”
“昨日雅會,聽諦閑住持有,此番朝廷受邀,三月初有回帖,明會為龍象武圣領隊?!?
“嘩!”
年少者鬧鬧哄哄。
倘若說梁渠是崛起中的傳奇,在淵潛龍,那張龍象便已是飛龍在天!
張龍象本名張象,齊州人。
其父張端起于微末,以一飛龍發(fā)家,為家中置良田百余畝,小有余財,然早年操勞拼搏,落下隱疾,年三十有八病逝家中。
彼時張象年方十五,正值黃金修行時,毅然為父守孝三年,十八始踏修行路,小有所成,二十有三投身軍伍,于南陽郡公之孫呂易云帳下任職。
其人一入兩年,默默無聞,未有何出頭之舉,直至張象母親去世離軍時,發(fā)生一件奇事。
呂易云竟派親衛(wèi)前去吊唁。
親衛(wèi)不解,問:“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吊其何也?”
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節(jié),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
至此,
默默無聞者脫穎而出。
龍象武圣正式開始他的揚名之路!
晚同輩三年,修行勝同輩三十年,凡武學,學無三月必精;凡拳腳,用無半日不通:酣暢血戰(zhàn)定有所悟,軍中同僚無不敬之,年二十有八入狩虎,手段漸強,常左右邊疆搦戰(zhàn),屢立赫赫奇功,更計除臻象。
祖皇帝聞其生平,命人稱量命格,知為大柱神山,梟神奪食,親自賜名,于姓名之間,再點化出一龍字,始稱張龍象!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
張龍象,一飛沖天!
三十有二入臻象,三十有四大宗師。
一年無戰(zhàn)事,回齊州,先斗敗齊州大宗師須拓,半年后,沿河追溯上游,屢屢挑戰(zhàn)成名臻象,戰(zhàn)無不勝,三十有七,斗敗三十六府、七十二州成名高手無數(shù),化作天人,世人謂之腳踏沙河兩岸!
步入臻象小十年。
一舉斗敗三位天人,挫頓北庭圍剿陰謀,四十不惑年,入夭龍,成武圣!
堂堂龍象,何等壯麗?
今日得見,焉能不喜?
小輩歡呼雀躍,期待見龍象武圣真容。
年長者思索。
北庭連年騷擾,南疆偽龍聲勢浩大。
廟堂派遣這么一位“雙花大紅棍”,是否有幾分敲打懸空寺之意?
此念頭一閃而沒。
去年沸沸揚揚的興義伯梁渠,正為皇帝紅人,亦與懸空寺糾纏不清,關系親密。
更有甚者傳其筋骨非凡,修行懸空寺的不傳之秘――不朽金身。
俗家弟子都沒這待遇!
今日的梁渠隱隱有接力龍象之意,成為下一個廟堂里的“雙花大紅棍”,本多事之秋,朝廷定不會讓二人起無端沖突,敲打之說無從談起。
不是敲打……
莫非有何隱秘之事?
除開真統(tǒng)洞天派,其余大派亦有反應。
亭臺樓閣,無不喧囂。
樓觀臺。
碧青茶葉舒卷。
年輕道士小院圍爐煮茶,閑談感嘆。
“朝廷真乃人才濟濟,真敲打,不知明王老師爺扛不扛得???”
“應該不是敲打,我看那梁渠勢頭也猛,起于微末,大功無數(shù),不像柏光毅之流,一新一舊,一南一北,明顯呈接力態(tài)。
興義伯既和明王老師爺交好,朝廷斷不會讓他們沖突。真不想看兩人交好,分而化之,也該是梁渠入圣對等之際,敲打應換個旁人來?!?
“誒,前有明王師爺,后有大順梁渠,厲害的人,怎全去學些佛門的玩意,不來咱們樓觀臺?”
“興義伯是有學的,一內一外,外為佛門金身,內便為咱們道門之法。”皂袍青年撩開下罷,坐下捧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