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暫停了提問,再看了一眼譚應鳳,心中并沒有火氣。
其實有一個酒囊飯袋當漢中衛(wèi)的指揮使,遠比有一個精明能干的人當漢中衛(wèi)的指揮使更好。
酒囊飯袋更加方便架空,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功夫和手腳。
陳望點了點頭,算是結束了關于人數(shù)的話題,轉而問起另外的問題。
“如今衛(wèi)中的事務劃分是如何。”
從譚應鳳的口中得不到什么太多的信息,不如直接問事務歸屬誰來負責,然后直接去詢問和查訪。
衛(wèi)所的軍戶雖然沒有民戶人多,但是所需要處理的事務卻并不比州縣要少多少。
而漢中府動蕩久時,需要處理的事務自然是更多。
一衛(wèi)之中,事務繁多,有屯田、驗軍、營操、巡捕、備御、出哨、入衛(wèi)、戍守、軍器等等。
內地衛(wèi)所久不堪戰(zhàn),營操戍守之類早已停了多時,軍戶都是農民。
因為流寇的緣故,營操戍守這些也算是撿了起來,但是也都流于表面。
營操的話練練槍陣,走走隊列便就結束了,戍守這些安排,此前都是作為漢中游擊的周遇懋安排,將他們調往何處,派往何處,原先都是周遇懋的權力。
陳望當初接任參將之時,屬于周遇懋的權力其實就已經歸屬到了他的手中。
在走馬上任之時,陳望自然是找周遇懋簡單的了解一下如今漢中衛(wèi)的情況,再經過一些側寫,對于如今的漢中衛(wèi)其實心中已經是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
見到陳望沒有繼續(xù)追問,而是換了一個問題,譚應鳳不自覺的也舒了一口氣
誰負責什么事務,他還是比較清楚,畢竟很多都是他安排下去的。
譚應鳳陪著笑,指著坐在對面不遠處的一名身形瘦削,黃面橫眉,蓄著長髯的中年男子介紹道。
“營操、巡捕一般都是由李士齊李同知安排處理。”
那中年男子看到譚應鳳的介紹,當下起身再度行了一禮。
得到了陳望點頭之后,才又小心翼翼的坐了下來。
“備御、出哨、入衛(wèi),基本是由楊明才楊僉事負責?!?
同樣坐在對面的一名身高稍矮一些,身穿著赤色箭衣的青年武官,站了起來行禮,陳望同樣點頭回應。
“至于驗軍、屯田、軍器一應衛(wèi)中的內務,這些大部分都是王元康王僉事在安排,剛剛下官已經吩咐他去取文冊了?!?
說曹操,曹操到。
譚應鳳話音未落,堂外便已經響起了一陣頗為急促的腳步,穿著一身緋色武官常服王元康已經是邁步走了進來。
譚應鳳一瞬間站起了身來,不過剛剛起身又不自覺的停了下來,他偷眼看了一眼坐在旁側的陳望,
他這樣的舉動有些失禮,他害怕因此引起陳望的不快,不過陳望看起來仍舊是氣定神閑,對于他的動作沒有太過于在意。
“王僉事來的正是時候,屯田、軍器、內務這些都是你在負責。”
譚應鳳直接快步走上前,彷佛像是看到了救星,直接接過了王元康手中的文書,而后拉著王元康直接到自己原先坐的位置。
陳望反應不大,但是王元康卻被潭應鳳嚇了一跳,實在是潭應鳳的眼神太過于不對勁,而且一來便拉著他的手。
他雖然是知道潭應鳳取向正常,膝下都有三四個孩子,絕對沒有龍陽之好,但是仍然感覺有些肉麻。
“陳大人想要知曉如今軍中有多少的正軍,正好你來回答一下陳大人的問題?!?
王元康心中一松,剛剛譚應鳳的眼神,他還以為譚應鳳覺醒了斷袖之癖。
只要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就好,正軍人數(shù)有多少人他記得再清楚不過,無論是文冊還是實際,他都很是清楚。
畢竟他主管內務方面,人數(shù)少了,要征調軍士過去打仗,也是他調撥錢銀去找尋人填補其中的漏洞。
“直接說實有多少人即可,文冊上的記錄就不要說了。”
陳望取過了剛剛潭應鳳放下的文冊,文冊之上的書寫的大部分東西都還算是細節(jié)。
能夠了解到衛(wèi)中大部分軍戶和工匠的情況,還有田地的數(shù)量,和去年收支情況,不過寫的都頗為簡略,只能簡單的了解。
“送來暫時只是簡略的一些匯總,具體的文冊都放在衛(wèi)中的經歷司內?!?
一般的衛(wèi)指揮使司內,都設經歷司廳、鎮(zhèn)撫廳、演武校場、官局等。
經歷司主管往來文移之事,還會存放文冊,
鎮(zhèn)撫廳則是掌本衛(wèi)軍士之事,一般軍法等等皆由鎮(zhèn)扶負責。
衛(wèi)城之中還有監(jiān)獄,也是由鎮(zhèn)撫管理。
衛(wèi)鎮(zhèn)撫是從五品,品級略低于正千戶。
王元康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坐在旁側的譚應鳳,他的心中有些猶豫。
不過譚應鳳這時自然是不會給出任何的回應,直接是避開了王元康的視線,移到了別處。
王元康有些無奈,他了解譚應鳳的秉性,譚應鳳是這樣的反應,他一點也不意外。
“回稟陳大人,如今衛(wèi)中,實有正軍一千兩百七十五人?!?
王元康沉吟了片刻之后,還是決定直接說出實情。
這種情況之下,陳望擺明了要好好整頓衛(wèi)中事務,必然會徹查到底。
硬著頭皮不肯說,或是亂報數(shù)字,到最后都糊弄不了陳望。
譚應鳳不可能替他背鍋,到時候負責丟官是他。
“一千兩百七十五人?”
饒是陳望早有心理準備,但是聽到這個數(shù)字仍然是差點沒有穩(wěn)住。
明朝的衛(wèi)所分類很多,大小也不一,有的下面只有三個千戶所,有的下面卻有七個,甚至是十多個。
但是一般按照標準來說,一個衛(wèi)所下設五個千戶所,一個千戶所有正軍一千二百人左右,一個衛(wèi)的正軍滿編的話,差不多有六千多人。
漢中衛(wèi)就是最標準的衛(wèi)所,下轄五個千戶所。
陳望之前從孫傳庭的口中得到的是還有三四千的人在籍。
那個時候他估算了一下,又想了想之前見過衛(wèi)軍,刨去濫竽充數(shù)的人,想來怎么也應該差不多有兩千四五百人的樣子,所以當初給孫傳庭稟報的時候,才說應該有兩千人左右。
但是現(xiàn)在王元康告訴他,整個漢中衛(wèi)的正兵卻只有一千兩百多人?
偌大一個漢中衛(wèi),堪堪只湊的出了一個千戶所的正軍人數(shù)?!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