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過戰(zhàn)場的民兵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那些被征集而來的民壯。
陳望沒有下達什么軍令來做出應對,戰(zhàn)場就是是最好的練兵場。
守城戰(zhàn)不比野戰(zhàn),闖軍就是再強,他們也沒有辦法飛過城墻直接進入城中。
闖軍遠道而來根本就沒有多少的攻城器械,就是最為簡陋的云梯都要制作很久。
在明末起義的初期,農民軍攻城采用的方法都是最笨和最簡單的方法。
一是云梯,二是地道,他們連攻城車都沒有。
這里是云梯還不是那種大型的可以裝載大量軍兵,甚至梯身還帶著倒鉤的攻城云梯,而是那種最為簡單的長木梯,竹梯。
明末之時記錄流寇攻城,很多時候都出現(xiàn)過“云梯穴地百道并進”。
聽起來很厲害,實際上就是蟻附攻城,拿著人命去堆,拿著人命去填。
亂世之中,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
密密麻麻的闖軍恍若蝗群一般漫卷而來,先鋪滿了整個正面。
但是當其鋪滿了整個正面之后,浪潮并沒有停止流動,
浪流繼續(xù)涌動蔓延到城南,城北,宛如口袋一般將整個興安城裝入其中。
陳望掃視著城外正在緩緩展開的大部闖軍,在經歷了短暫的失神之后,他已經是恢復了平常的心態(tài)。
闖軍流寇之中將軍官稱為管隊、掌盤,雖然稱呼不同,但實際上和明軍的軍制相差不多。
不是按照營哨制改編,就是按照旗局制,所謂的管隊、掌盤等等稱號也在明軍之中有其對應的職位。
在前期的時候,各地的流寇良莠不齊,編制雜亂。
但是隨著大批的活不下去的明軍反叛加入之后,他們也逐漸開始了有了秩序,定下了編制,戰(zhàn)力也開始變得強悍了起來。
闖軍更是其中的精銳,高迎祥采用的軍制就是延綏鎮(zhèn)鎮(zhèn)兵的軍制。
最底層的單位為隊,每隊滿編十二人,設隊長一人,副隊兩人,配隊旗一面。
城外闖軍陣中,密布旌旗,根本難以勝數(shù)。
粗略估算之下光是正面的闖軍旗幟數(shù)量就已經是超過了四千多面,也就是四五萬人數(shù),掠過正面去南北的軍兵也不在少數(shù)。
這還沒有算后續(xù)的人數(shù),滯留在洵陽的人數(shù)就已經有了十多萬人。
恐怕跟隨著高迎祥一起進入漢中府的人數(shù)會超過二十萬。
“四城協(xié)防民壯已經全部安置妥當,每營三千人,共分十營,循環(huán)協(xié)防?!?
就在陳望觀察敵情的死后,一名頭戴著鐵尖盔,穿著罩甲武將走了過來,垂首低聲稟報道。
罩甲的甲葉露在外面,只要行走活動便會鏘鏘作響,雙臂皆帶著環(huán)鐵臂甲,鞓帶上掛著一把腰刀。
那武將不是別人,正是興安千戶所的千戶杜武剛,差不多三十多歲的年紀,面色略黃,虬須鷹目。
杜武剛的千戶并非是世襲而來,前興安千戶所的千戶死在了王成的手上,杜武剛原是興安千戶所的副千戶。
拿著五十六顆流寇的首級比過了另外一個千戶,靠著軍功拿下了正千戶的官職。
杜武剛的身后跟隨著二十多名家丁,這些家丁皆是身穿著對襟布面甲,頭戴著高頂頓項盔,配刀帶弓,氣勢不凡,只看一眼就知道是上過陣見過血的悍卒。
杜武剛麾下衛(wèi)軍共有八百多人,這個數(shù)量已經是算得上多了。
同為千戶,關啟林麾下可沒有這么多的衛(wèi)軍,也沒有這么多的家丁。
陳望視察過杜武剛統(tǒng)領的衛(wèi)軍,比起關啟林麾下的那些乞丐兵,杜武剛麾下的衛(wèi)軍要稍微好一些。
起碼有半數(shù)還戴著紅笠軍帽,青衣戰(zhàn)裙外也能披個褡護,雖然衣甲頗為破爛,但起碼還有。
“四郊的百姓、牲畜、糧草都已經全部搬運入城,眼下正在清點,預計晚間就能清點完畢。”
“城外水井也已經盡數(shù)用土填掉,不過闖軍來的太急,周邊的林木只砍伐了一半?!?
填埋水井,砍伐林木都是小事,這些都陳望下的命令,為的就是堅壁清野,盡可能的制造麻煩,延緩闖軍的攻城速度。
陳望轉過頭看著杜武剛,皺眉道。
“那些入城的百姓安置在城內的中央地帶?!?
“無論是城內居民,還是城外的居民都不允許靠近四方城墻,膽敢靠近城墻城門者,一律按照通敵處理?!?
大部分被流寇攻破的城池,基本上都是因為內應的緣故。
張外嘉就是這樣死在李自成的手上,還有歷史上的諸多教訓,陳望自然是更加小心謹慎。
如今直屬于他麾下的軍兵共有六千三百人,其中有兩千多人都是新兵,在這一段時間都只是經歷了簡單的隊列訓練和軍陣訓練。
民兵共計一千余人,原本是有兩千人左右,不過其中有一千人被陳望調去了洵陽。
征集而來協(xié)助防守的民壯倒是有三萬多人,但是這三萬多人之前根本就沒有上過戰(zhàn)場,甚至很多人連武器都沒有。
這些民兵和民壯在這一段時間,都被陳望調去和自己麾下的新兵一起集訓。
因為時間的緣故,他們并沒有訓練多久,但是也比沒有訓練要強,起碼一個個的站姿都還行,也明白了什么叫做隊列,什么叫做軍陣。
但是也就僅此而已,真讓其拿著武器,去和流寇野戰(zhàn),戰(zhàn)場絕對是往一邊倒的情況,絕對只有被屠殺的份。
不過有城墻遮蔽和防護,只要指揮得當,也能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興安城作為州城比起一般縣城的城墻更為高大。
城墻高兩丈五尺,內外加砌磚石。
四方城門皆有甕城及城樓,因為常遇河水上漲,因此城池之四周筑有城隍瀉水。
不僅外有護城河,還環(huán)城開鑿城壕,為了準備接下來的戰(zhàn)事,陳望還命人繼續(xù)加深加寬,如今的環(huán)城城壕寬兩丈,深七尺。
闖軍就是想要填平城壕,都需要花上不少的氣力。
等到他們填平了城壕進攻的時候,還要再想辦法越過護城河。
四方城門皆有甕城及城樓,因為常遇河水上漲,因此城池之四周筑有城隍瀉水。
為了準備接下來的戰(zhàn)事,陳望還命人繼續(xù)加深加寬,如今的環(huán)城城壕寬兩丈,深七尺。
……
兵科都給事中常自裕上:
“流寇數(shù)十萬,最強無過闖王。彼多番漢降丁,堅甲鐵騎?!?
“賊渠九十人,闖王為最強,其下多降丁、甲仗精整,步伍不亂,非他鼠竊比?!?
“宜合天下之力,懸重購必得其首。第獲闖,余賊不足平。”
盧象升上:
“闖王又第一稱強,誰能當者?豫楚必將鼎沸矣?!?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