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雖已不過問具體政事,但此等關乎國本的大事,自有心腹之人向她詳細稟報。
更令她意外的是,在稟報中,竟隱約提及,陛下此次能如此迅捷地直擊要害,似乎和冷宮那位寧貴嬪提供的某些關鍵提示有關。
“哦?竟有此事?”太后捻著佛珠的手微微一頓,眼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
那個行為古怪,一度被她視為妖異的寧婕,竟能在這種國家大事上幫到皇帝?
若說之前巫蠱之事是寧婕運氣好得以脫身,那這次涉及前朝,錯綜復雜的糧倉案,絕非運氣可以解釋。
皇帝并非耳根子軟,易受蠱惑的昏君,他能采納寧婕的“提示”,
說明此女所,必有切實可取之處,這讓她不得不重新審視此女。
與此同時,司農(nóng)寺關于寧婕所獻“怪瓜”及其種植方法的初步查驗報告也呈送到了太后面前。
報告證實,此瓜及其培育出的同類作物,確實展現(xiàn)出優(yōu)于尋常品種的抗逆性和潛在的高產(chǎn)特性,若推廣得當,于農(nóng)桑確有益處。
所謂的“祥瑞”雖是夸大,但其實際價值卻不容小覷。
兩相結(jié)合,太后對寧婕的觀感,發(fā)生了微妙而顯著的變化。
她回想起寧婕入宮后的種種。
初時的囂張跋扈令人厭惡,冷宮中的種種行為透著詭異,壽宴上獻“怪瓜”似嘩眾取寵,巫蠱陷害案中又顯得無辜且機警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