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哥進來,說道:“他等一會就來。本文搜:狐戀文學免費閱讀”
我問:“釋然高的情況,煩大師介紹一下。”
樹哥說:“局長,不必叫我大師,雖然我少年出家,但家父從小愛讀老書,高祖父曾中過秀才。說來也是半耕半讀人家。
所以,我取了一個字,叫適之。
雖與民國時的大文豪胡適的適之相同,但取名還是有來歷的。
想當年,我家中有事,離家出走,也是茫然無緒。我就給自己取了適之兩字。
從此浪跡天涯,沒有飯吃,要餓得,沒有錢用,要混得,火車站的椅子睡,被人欺負要忍。適應流浪生活,努力尋求活路?!?
聽得我和黎永志哈哈大笑。
我說:“適之挺好。西海之內皆可適應?!?
樹哥這才介紹釋然高,他說:
“釋然高,甘肅人士,本名高天成,釋然高是法號。
我取了一個字——叫適之,他也取了個字——叫茫之?!?
樹哥點一點茶水,在茶幾上寫下茫之兩字。
我問:“這是又是一個什么典故?”
樹哥說:“他比我早兩年投奔少林寺。他十七歲時,正讀高中。與同班的一位女生談戀愛,家中不允許,屢次打罵,他不悔改。
他父親因此下狠手,打得他皮綻肉裂,于是,他便離家出走。
高天成到了少林寺下的塔溝鎮(zhèn),想留,卻下不了決心。想回,也覺得沒有意思,便到山下一個占卜之家,占了一卦。
卦曰:困于石,累于棘,靜以待。
卜家給他解釋:說他目前的狀況是——蹲在一塊石頭上,西周都是荊棘,根本動彈不得。所以叫困于石,累于棘。
然后給他解釋最后三個字——靜以待。就是找個地方住下來,慢慢等待。
他問,慢慢等待是多久呢?
卜家說:九年。”
一聽是九年,高天成傻了。
到哪個地方去待九年呢,他愣在那兒,半天沒動。卜家指了指山上,要他去少林寺。所以,他上山之后就當了文僧?!?
黎永志很感興趣,忙問:
“我知道文僧就是寺里管賬,管文書的和尚。為什么要待九年。這個九年的九從哪里來的呢?”
樹哥說:“靜以待,就是靜靜地等待。這個待字是九筆?!?
我和黎永志在茶幾上默默地比劃,確實是九筆。
黎永志說:“原來如此啊。”
樹哥說:“他給自己取字為茫之,也大有深意。
這個待字九筆,這個茫字也是九筆。九是個變數(shù),逢九大變。占卜家告訴高天成,說九年之后再說?!?
我笑道:“今天在這里收獲不少啊。高天成待,取名茫,都是歸于一個九筆。
樹哥說:“我們兩人在少林寺相遇,一個南方人,一個西北人,竟然談得很來。畢竟我們都讀過高一,有很多共同語。”
我說:“哦,志趣相投,加上都是逼上少林,社會上流傳一句話:
結果只有一個:我們都上了少林寺。原因各不相同。每個人都可寫本書?!?
樹哥笑道:“正是如此。幾年之后,我就遇上了我的師父,跟隨他學醫(yī)。也不再上山。
九年之后,高天成在山上待完九年,想自己找個寺院,靜心修煉。
我想行醫(yī),他想修行。于是結伴離開少林寺。
在外流轉了一年。我就帶他來到我老家虞水鎮(zhèn)。
一是我可以辦班教武,設館行醫(yī)。二是這兒有個飛蓮寺,他可以修心養(yǎng)性。
兩人結伴,各操一業(yè),同時又可以探討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