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食為天,那年代雖說有許多運動,但白鷺鎮(zhèn)從來沒有停止生產。用燈花的話說,就是:他們抓他們的革命,我們促我們的生產。
那天早上,村里的打谷機還在鳴叫。那是蒜頭故意叫幾個男人打得慢一些,其實河村的沖刺階段已經完成。為了不讓鄰村知道實情,幾個河村的男人們裝模作樣有氣無力的踏著打谷機。而這邊蒜頭早就寫好了喜報,叫遠仁往大隊部里送去。
終于,河村在勞動競賽中拔得了頭獎。
受到獎勵的那一天,蒜頭早早安排隊里休工一天,集中辦酒宴。那場大宴,自然擺在燈花的大廳里,屋坪上。
那一天,整個河村充滿喜慶。蒜頭打來米湯,把“農業(yè)學大寨”的獎狀小心地刷上了墻。
房屋的門板都放了下來,擺在大廳里。幾個漢子把集市買回的一扇豬肉嘭的一聲甩在門板上。有點廚藝的男人掄起了斧頭,對準豬肉砍了起來,一會兒時間,就分解成斧頭鐵屁股一般大小的肉塊,鄉(xiāng)親們稱之“斧頭塊”,按每碗十塊裝好,到時每人一大塊吃得滿嘴是油。
撿狗是蒜頭有力的支持者。蒜頭能帶著隊里拿第一名,能讓全村的人到新居前的屋坪里大吃一頓,也是為家里增添無限的喜慶。這次河村的喜宴,撿狗答應了要亮一手“打魚丸”的絕活,以示年年有余,圓圓滿滿。魚是撿狗特意到蓼溪漁村購買的。
那時,白鷺鎮(zhèn)分成三種勞動單位,一是漁業(yè)隊,一是林業(yè)公司,一是農業(yè)生產隊。聽說河村舉辦宴席,一起出力的漁業(yè)場和林業(yè)公司也決定參加。漁業(yè)隊送來草魚入伙,而林業(yè)公司送來一頭野豬肉。
碼頭邊的浮橋改造成了水泥拱橋。蒜頭特意開著一輛手扶拖拉機進了小鎮(zhèn),到小鎮(zhèn)里購買酒水,一邊散布河村的喜慶。
蒜頭從小鎮(zhèn)回來,撿狗擺開了架勢打魚丸。只見撿狗把一條草魚抓上木案,敲暈魚頭,刨去魚鱗,剖膛去雜,解下魚脯,固定肉塊,洗凈尖刀,一次次在肉塊上來回運刀,刨起一層層肉泥。
肉泥堆積,又移至粗糙的缽頭里,加上適度的鹽、蛋清和清水,開始手掌發(fā)力,反復揉擦攪拌,增加肉泥的粘稠度。肉泥成熟了,抓在手中,小小魚丸就一顆顆從指縫里鉆出來,圓圓的個頭,白白的身子,隨著嫻熟的手勢,蹦入了裝著冷水中的盆里。
正是夏天,揉擦魚肉生熱,完成不快易腐,于是撿狗手掌揉擦不停,忙得滿頭是汗。遠仁看到了,趕緊幫他掏起毛巾擦汗。
撿狗說,這毛巾就在我身邊,可就是用不著,兩手沒得空。遠仁說,可別讓汗水滴進魚丸里去了,這樣味兒就變了。
炒菜的,配菜的,端菜的,這一天熱鬧打動了天上的月亮。本來說十七十八,崠背殺鴨,月亮要遲一點上來,但由于人們的忙碌,由于酒宴的清香,月亮很快就升了起來,照耀著村場。
全村的飯桌都集中到了一塊,桌面上擺起了豐盛的十二碗全葷,魚、豬、雞仍然是主菜大菜,光魚就做成了炸魚塊、魚丸湯、青椒炒魚?!案^塊”油汪汪地,大多數鄉(xiāng)親仍然不舍得吃掉,準備接回家里分解小一些再吃。
自從散了大食堂,大家好久沒有這樣一塊兒坐在一起吃飯了。老人們無端地懷念起大食堂時代,說,如果天天這樣吃,共產主義真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