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里,炭火盆燒得噼啪響,驅散了邊塞冬天的寒氣。
秦猛端坐主位,目光如炬,掃過堂下濟濟一堂的將領與文吏。
他聲音沉穩(wěn),首先對書記官李恒下達指令:“李恒,今天商量的升職事兒,你都詳細記下來,不能出一點錯?!?
“寫好公文,蓋了官印后,貼到主寨大門、各個附寨的營房、訓練場,連食堂門口都得貼上?!?
“要讓每個當兵的、每個寨子里的老百姓都看清楚——在我這鐵血軍寨,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有奔頭!”
李恒嚴肅地應了聲“是”,馬上坐到桌子前動筆寫起來。
秦猛接著揮揮手,讓那幫文吏先退下去處理日?,嵤?,廳里就剩諸葛風、秦大壯、張富貴等核心將領。
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接下來要聊的,是軍寨長遠立足的根本辦法。
秦猛看了看大伙兒,開門見山說:“咱們軍寨升成中型寨,就是個過渡,明年開春就升大寨子?!?
諸葛風、秦大壯、張富貴這些將領臉上沒什么表情,他們多少知道秦猛上報時多有藏拙。
只有趙開明和魯真神色不太對,他倆是新來不久,并不知情,但見大伙沉默,也沒多問。
秦猛接著說,聲音沉了些:“今天得把咱們軍寨基層軍官升職、文官考核提拔的規(guī)矩定下來?!?
“這不是臨時的辦法,是咱們立寨的根本,必須公平、清楚,讓上下溝通順暢,每個人都能發(fā)揮本事。千萬別重武輕文,也別重文輕武。”
“打仗和管事兒,就像車的兩個輪子、鳥的一對翅膀,兩邊得一起使勁,才能走得穩(wěn)、走得遠。”
隨后,眾人各抒己見,經過商議過后。軍事上的事,由秦猛全權負責。他任命懂謀略的諸葛風當軍師,熟悉邊陲官場的趙開明當幕僚。
三個人牽頭,組建軍寨的“大腦”——軍寨參謀部。
參謀部不光要在打仗時出主意,還得制定全軍的訓練規(guī)矩,盯著各營訓練,甚至要在沙盤上模擬打仗,提前判斷敵人的動向,制定戰(zhàn)術。
秦猛眼神發(fā)亮:“另外,還得負責培養(yǎng)將領。以后副將、部將里,要是有勇有謀、戰(zhàn)功多的,就選到參謀部來當參軍,一起商量軍事,挑選有潛力的年輕人,學些行軍打仗的本事?!?
“每個副將、部將的副官,得從他們手下的隊將、隊長、什長里挑,選那些戰(zhàn)功多、能力強的推薦上來?!?
“所有推薦的人選,都得通過嚴格考核——騎馬射箭、布陣變化、寫文書懂謀略,連忠心和人品都得查。
最后任命,我親自審批,希望各位認真對待此事,杜絕走后門、講私情,軍隊寧可寧缺毋濫,”
軍寨內部管理的方面,仍是以知寨官秦猛為核心,找了威望高、熟悉民情的老保長王槐,加上諸葛風、李恒等人,一起組成軍務署。
專門負責各級文吏的選拔、考核和提拔。
“考核文吏,不能只看會不會寫文章,更得看實際本事——處理公務快不快、管糧食兵器清不清楚、安撫流民有沒有效果,這些都是依據?!?
“總得讓寨子里的命令能順利傳達,戶口清楚,糧食不缺,才能給前線將士提供扎實的后盾。”
這場商量想得特別細,既要符合邊塞軍寨的實際情況,又能激勵上下的人。每一條規(guī)矩定下來前,都反復琢磨,確保根據實情且有規(guī)矩可依、有辦法執(zhí)行,經得起別人說三道四。
規(guī)矩定完,大伙兒又轉頭商量眼下最急的兵員分配問題。
按軍寨“三三制”的規(guī)矩,一個部滿編五百余人,一個副將得管一千五百人。但現在兵額不夠。
諸葛風捻著胡子琢磨道:“掛著空名頭反而會削弱戰(zhàn)斗力,不如實在點,先把編制縮小,重點練精兵。”
“沒錯,先把手底下人訓練好了,然后逐漸擴編。就以招募鄉(xiāng)勇等名義來,上報軍寨批準即可?!鼻孛蛼咭暠妼㈩I,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大伙兒都同意這個主意。
仔細算完后,決定先以練兵為主,目的是盡快形成戰(zhàn)斗力:
陷陣營額定兩千五百人,是主打進攻的主力。
張富貴帶五百騎兵,當先鋒。
王鐵山領三百步兵,再兼管兩百騎兵。
劉鐵柱管三百弓箭手,再配兩百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