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票房收入來計算,從1973年開始到1991年,華國電影都是處在一個增長階段的。
而在觀影人次上面來講,1979年達到了一個有數(shù)據(jù)的巔峰,總共有293.1億。
也就是說,國人平均去看電影30次!
在農(nóng)村,公社上也是有電影院的。
前幾年的時候鄉(xiāng)鎮(zhèn)上的電影院都還能夠正常的使用,學校組織看電影就在鄉(xiāng)鎮(zhèn)電影院里面播放,能夠坐下幾百上千人。
學生家長也是可以來一起看。
但隨著鄉(xiāng)鎮(zhèn)電影院因為年久失修而無法使用,鄉(xiāng)鎮(zhèn)上基本上就不再是放映電影了。
去電影院看電影逐漸成為城里人的專屬。
“現(xiàn)在拍這種高投資的電影,就別想著收回投資的事情!”
國內(nèi)的電影市場已經(jīng)爛掉了。
可一些人,是爛而不知。
還在不斷的拍所謂的文藝片。
觀眾不想要看文藝片,想要看商業(yè)大片。
文藝片過多,讓普通觀眾實在提不起興趣走進電影院。
畢竟一些文藝片,看不懂!
整個云山霧繞的,整個看下來都不明白在講些什么東西。
另外,文藝片除了喜歡搞隱喻這一套東西,還特別的探討人性。
而探討的人性往往就很陰暗的一面。
整個電影就顯得很壓抑。
大家進電影院花錢是為了開心,不是來找不開心。
另外文藝片的受眾群體應該是文青。
但這個世界上文青數(shù)量有很多,但占比卻很少。
而且,文青還有一個毛病,就是一般很難看上別人的作品。
文人相輕!
這點大家都聽說過的。
所以文藝片在市場上不受歡迎,完全是很正常的事情。
陳元慶很堅定的說道:“我們要通過投資拍攝大制作影片,吸引觀眾重新的走進電影院看電影?!?
“好萊塢的電影在有一段時間遭受到了電視的強烈競爭,大家都在家看電視了,不去電影院看電影,大漂亮的電影票房是一落千丈。各家好萊塢電影廠虧損倒閉的不知道有多少。在這個時候,好萊塢開啟了大片時代。通過高投資,邀請明星參演、制作劇情宏大,視覺沖擊力強的電影,吸引觀眾重新的走進電影院?!?
好萊塢電影劇情簡單?
這樣的評價是有一點馬后炮的嫌疑。
得要放在當時來講。
不能說,以21世紀的眼光去評價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作品是否落后。
這樣子是有失公允的。
評價一個人,得要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
比如說蘇軾,把自己的小妾送人,這在現(xiàn)在看來,簡直是毀三觀的事情。
可在當時來講,這就是社會風氣。
好萊塢的很多電影,完全是具有開拓性的,看了之后瞬間就驚為天人。
比如說《異形》這個系列的電影。
第一部是在1979年5月上映的。
異形這個概念,即使過了半個世紀,依舊被作者們寫在小說里面。
陳元慶現(xiàn)在自然不會說好萊塢在以后會變成爛萊塢,就知道恰爛錢。
現(xiàn)在正是好萊塢如日中天的時候。
陳玉燕聽著陳元慶的話,想到華國的電影市場。
隨著電視機的增多,以及vcd的大賣,人們看電影不再是去電影院,就在家里面就看了。
去電影院看電影和在家里面看,在觀影體驗上,差別并不大。
畢竟,現(xiàn)在的國產(chǎn)影片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非要在電影院的大銀幕上看才能夠感受到震撼的視覺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