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天,京城籠罩在極度的恐怖之中。
李金剛以鐵血手段清洗了所有可能忠于前朝或晉王的勢力,菜市口天天血流成河。
那些在韃子刀下幸存的開國勛貴、武將世家、達官貴人統(tǒng)統(tǒng)被抄家斬首,女眷直接分配給手下的將領。
可惜稍有姿色的女子逃跑一波,又被韃子洗劫俘虜了一波,剩下的只有又老又丑的。
皇宮里的妃子和宮女,早在韃子入城的時候同樣也被抓走,或自殺。
只剩下顧鼎銘這些投降韃子的家眷。
盡管顧鼎銘投降了,李金剛照殺不誤,一個個除名。
在他看來,朝廷之中這些當大官的,沒有一個好人。
在清理前朝勢力后,李金剛又緊鑼密鼓籌備登基大典起來。
他在西京的登基多少有些寒酸。
這一次,他要搞一把大的,要讓全天下人看到,他這個皇帝是順應天命,既壽永昌!
李金剛當即讓馮亮、牛德進和馬宗亮三人組成登基籌備小組,必須將登基大典辦得風光無限。
馮亮接到命令,異?;钴S。
沒有楊巖在,他便是這次登基大典的主持人,何等榮耀。
但大胤的六部尚書跑光光,那些開國勛貴一個個被殺被抄家,如果全是他們大奉軍的人,這登基大典恐怕有些片面。
于是,他將在城里來不及跑的御史宋流、潘美等人大胤的普通官員全部找來,威脅恐嚇之下,湊齊了登基的文武百官。
然而登基之日,天色卻有些陰沉。
祭壇高聳,李金剛身穿黑色龍袍,頭戴垂簾帝冠,在兩個太監(jiān)的跟隨下,一步步走向壇頂。
祭拜天地,皇天后土之后,馮亮大聲朗聲祝天,壇下文武百官和數(shù)萬將士高呼萬歲。
這一刻,李金剛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李金剛如愿以償?shù)卣驹诹藱嗔ξ枧_的最巔峰。
但他腳下,是無數(shù)冤魂鋪就的道路,耳邊,似乎還能聽到大河水的咆哮和無數(shù)生靈的哭嚎。
登基大典之后,李金剛大封百官。
楊巖為左丞相、馮亮為右丞相。
牛德勝為左衛(wèi)大將軍,馬宗亮為右衛(wèi)大將軍。
同時昭告天下,原大胤各道的節(jié)度使、布政使以及下屬的折沖府都尉、知府,只要承認大奉皇朝,納表進貢,便既往不咎,官封原職。
另外,宣布大胤皇帝胤昭和晉王胤曦、世子胤稷為叛逆欽犯,并責令河東道境內的晉王軍投降。
至于鎮(zhèn)守河東道北邊邊疆的趙暮云,李金剛卻沒有做出任何命令。
或許,他在等趙暮云的反應吧!
朔州,鎮(zhèn)北將軍府的書房內,炭火盆里蜂窩煤燒得正旺,空氣中彌漫著硫味,加深了凝重的氣氛。
趙暮云、范南、韓忠還有王鐵柱四人圍坐在巨大的沙盤前,上面清晰地標注著中原接二連三發(fā)生的劇變。
李金剛殺人登基,通緝胤家的消息,以及昭告天下的文書,攤在桌子上。
范南花白的胡須微微顫抖,老淚縱橫,用袖子擦拭著眼角。
他雖然被永昌帝抄家流放,但他骨子里還是覺得自己是大胤的官員,無法接受改朝換代的事實。
韓忠作為一名在邊疆呆了上十年的老卒,跟范南也有同樣的感觸。
不過這一年來他在趙暮云身邊耳濡目染,這種感觸也只是一晃而過。
他知道,現(xiàn)在不管哪個皇帝,他忠于的人是趙暮云!
那個老兵韓忠,在張彪將他拋棄的那一刻起,已經不在。
王鐵柱跟趙暮云一樣,剛入伍而已,對大胤朝的皇帝沒有什么感情。
誰對他好,就跟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