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玉石生簡單的交談中,林銘對所謂的“悟道”有了很多的了解。
包括玉石生在內(nèi)的其他武者,雖然有些反感林銘,但是卻并不會鄙視林銘,雖然說林銘怎么看都不像是什么人杰,明顯來湊熱鬧的,但是他們又何嘗不是呢?以五十步笑百步,也沒什么意思。
這墮神山脈的人,幾乎都只是來見識一下傳說中的龕臺悟道,很少有人真的對自己信心滿滿。
當然,就算那些信心滿滿的人,最終收獲的,卻也只是失望而已。
眼看著林銘向懸崖下的龕臺飛去,這些人只是調侃了幾句,就對林銘不再關心了。
每年來墮神山脈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他們也許是絕世人杰,也許是凡夫俗子,他們最終只是做了這里的過客,什么都沒有留下。
林銘踏風而行,迎面吹來薄薄的山間清風,夾雜著淡淡的霧氣,讓林銘有種精神氣爽的感覺。
在這些靈霧的霧海之下,有無數(shù)的高聳的龕臺。
這些龕臺像是玉石打造,四四方方,棱角分明。
龕臺只有三尺見方,但卻有數(shù)千丈高,它們那刀切一般的石壁之上,銘刻著奇異的紋路,一根根筆直的扎根與大地,如同細長的圖騰柱。
林銘很快就看到了龕臺之上,玉石生所描述的魂海印記,它像一片片的流云,印刻在石壁之上,十分美麗。
這些流云。有的已經(jīng)被點亮,象征著龕臺盤坐武者的悟道成績。
此時,龕臺雖然多,但是武者更多,每一塊龕臺,都被人坐滿了。
林銘耐心等待,不過他也沒有盲目的等,而是將感知散發(fā)出去,找尋那些氣息有些紊亂的武者。
這種人,多半沒有多少耐性了。也許他們下一刻就會離開。
林銘注意到了一個紫衣女子。她額頭上生著一對玲瓏的小角,不知道是哪一個種族,她修為只有魂變期,是真正的小輩。年齡怕是比當年參加神域第一會武的冰夢沒大太多。
她有些受不了悟道龕臺對魂力的透支。敗退下來。
林銘眼疾手快。身影一閃,立刻占住了紫衣少女讓出來的龕臺,因為林銘體型壯碩。這一張三尺見方的龕臺被他一下子坐滿了。
這頓時讓其他等候多時的武者直翻白眼。
“你……”
紫衣少女看向林銘,看到一個五大三粗的虬髯大漢一屁股坐在了自己剛剛坐過,還留有體溫的柱子上,少女俏臉微紅。
“怎么了?”林銘摸著自己嘴角又粗又黑的胡子。
紫
衣少女說不出什么不是來,只能作罷,她跺了跺腳,飛上了山崖。
就這樣,林銘開始了他的悟道,龕臺悟道,需要悟性,也需要運氣,畢竟已經(jīng)太久無人成功,甚至有人懷疑,所謂的“道”已經(jīng)改變。
林銘也好奇,這里所悟的,到底是什么“道”。
林銘開啟八門遁甲開門,開門增加悟性,而且林銘的開門非同一般,它是完美開啟,對林銘悟性的提升幅度相當可怕。
再加上林銘在修羅路精修《修羅天書》,對繁雜修羅符文,和神文術的長久精研,都讓林銘的領悟力達到了非人的境地。
與此同時,林銘還可以隨時進入完美的悟道狀態(tài),他沉下心來,身體完全放空,三大武意融合,在林銘身后,一株菩提樹緩緩的長出,伸展著稀疏而翠綠的枝葉。
在這仙道凈土之中,林銘的心神平靜如一口古井。
如此種種狀態(tài)疊加起來,林銘開始參悟龕臺上的法則。
龕臺石柱原本印刻的符文,依次流經(jīng)林銘的魂海,林銘感覺,自己的身體似乎是一葉孤舟,徜徉在法則的海洋中,一點一點的漂渡。
“龕臺上的法則,與《圣典》有相通之處,但卻有著許多的不同……”
林銘的眼界非同一般,他同時看過《圣典》和《修羅天書》,而墮神山脈龕臺上的法則,與《圣典》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