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類絕世強(qiáng)者死后,往往會留下秘藏傳承,待有緣人來繼承。
而至于那些絕世強(qiáng)者的尸骨,往往埋葬在一些無人知曉的地方,或者干脆自我毀滅,因為絕世強(qiáng)者的尸體本身就是無價之寶。
這些絕世強(qiáng)者,哪一個不是吞服天材地寶無數(shù),他們的血肉精華都堪比天地奇珍,他們的骨骼經(jīng)絡(luò),都銘刻了道紋和法則符印,挖出來參悟,都是價值不次于混沌石刻的東西。
因為這些原因,這些絕世強(qiáng)者一般不會將自己的尸骨埋在顯眼的墓地中,避免自己死后尸骨被人挖出來煉器煉丹,或者當(dāng)成傳承供人參悟。
也只有普陀山,宗門存在了三十六億年,底蘊(yùn)深厚到不可想象,他們有這樣的底氣,將尸骨安放在臧佛塔之中,一樣可以妥善保存,讓塔中高僧安息長眠。
可以想象,這些塔中的佛骨舍利,都是寶物中的寶物。
隨著林銘不斷的靠近塔林,林銘隱隱的聽到天地間仿佛有隱隱約約的佛音在回響,一道道金光燦燦的佛文,在空中飄蕩,匯聚成種種神妙。
這一刻,林銘感覺自己全身的血液、真元都沸騰起來,心臟也隨著佛文的流轉(zhuǎn)而跳動。
嗡嗡嗡――
鴻蒙戰(zhàn)靈震顫,林銘感覺全身心的意志都得到了洗禮。
三十丈!
二十丈!
十丈!
林銘終于走到了塔林的跟前,活著的天尊,尚能掩飾自己的氣息,戰(zhàn)靈也容納在精神之海中,蟄伏不出,比如神夢天尊,給人的感覺完全如凡人女子一般。
而死去的天尊,一切便回歸自然,意志不夠的武者。根本承受不住臧佛塔意志的沖刷。
林銘來到第一座臧佛塔之下,這座佛塔有八層高,在佛教中,佛塔最原始的作用就是墓冢,用來安葬高僧的遺骨和舍利。
這座塔的塔門,是打開的。
林銘深深的一拜之后,走入佛塔之中。
放眼望去。在這佛塔的正中央,供奉著一顆舍利,這枚舍利呈橢圓形,扁而寬,與林銘印象里的舍利有很大的不同。
高僧的遺骨,一般被葬在塔下地宮之中。而這枚舍利,竟然直接放在一層大廳,也沒有玉盒封裝,一目了然。
低頭望去,在舍利之下,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阿仁王。生于大劫歷八億年,普陀山主持,天尊修為,六歲出家,聰慧過人,過目不忘,日頌佛經(jīng)三百部,二十歲前不曾習(xí)武。一朝得悟佛法,天空降下普渡之光,阿仁王肉身涅,重凝佛體,命隕立成……”
林銘一行行的看下去,看到這里,心中驚愕無比。石碑上記載阿仁王一直到二十歲都沒有學(xué)習(xí)任何武道功法,只是參悟佛法,肉身就涅碎解了,接下來重新凝聚就是佛體。也就是修成命隕了。
如果這是真的的話,那佛門也太神奇了。
再往下看,石碑記載的都是阿仁王的生平成就,除此之外,石碑下面還有一句話:“若吾所傳無謬者,當(dāng)使焚身之后而舌不燦爛?!?
這句話,一共十八個字,筆鋒寧靜溫和,看起來是漂亮
的楷書,但卻散發(fā)著一股讓人敬畏的氣勢,只是看一眼,便有一種欲頂禮膜拜的感覺,仿佛全身心都得到了洗禮。
這種感覺,只有當(dāng)初林銘在萬古魔坑中看混元天尊留下的那句“浩浩星河誰為主,萬古青史我來書”能夠比擬了。
“這一句話,出自阿仁王之手,看話中的意思,應(yīng)該是阿仁王的遺。”
林銘這樣想著,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我所傳經(jīng)典沒有錯誤的話,那么就讓我在肉身圓寂,火焰焚身之時,讓我的舌頭,不要被火焰燒毀。
普陀山焚燒高僧遺骨所用的火焰可不是一般的火,而是九重意境齊全的神火,聚元體系的武者,一旦身死,元?dú)庀?,剩下的靈體根本經(jīng)受不住神火的灼燒,但是偏偏,這些佛道高僧,卻能在這樣的火焰中留下舍利。
想到這里,林銘心中一動,抬頭向佛塔中央的舍利望去,仔細(xì)看,這枚扁平的舍利看起來正像一根舌頭。
“阿仁王圓寂,他的舌頭卻留了下來,化成舍利,當(dāng)真應(yīng)了他那句話――若吾所傳無謬者,當(dāng)使焚身之后而舌不燦爛?!?
林銘看著這枚舍利,心中震撼無,這樣的高僧不知道達(dá)到了怎樣的境界,應(yīng)該比大自在佛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林銘繼續(xù)看下去,發(fā)現(xiàn)在石碑后面,還有一段經(jīng)文。
這段經(jīng)文不是武功心法,而是一段純粹的佛經(jīng),林銘懷著虔誠的態(tài)度,從頭到尾讀完了。
靜心品悟,別有一番意境。
林銘阿仁王的臧佛塔中呆了足足三天時間,這才起身離去。
他走向了下一座臧佛塔。
這座臧佛塔同樣有一座石碑,上書:“鳩摩耶,生于大劫歷十億八千萬年,三歲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