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等別人成全,人本身就是互相成就,自己沒有老爹,狗屁不是。
還自己做自己的靠山,萬歲爺?shù)匚桓甙桑@山大吧……
不也一樣嘆氣!
王文新深吸了好幾口氣,他的本能告訴自己這些都是余令的奉承。
可那一聲王公,一句青史留名……
他太愛聽了,實在太愛了。
自己在草原雖然地位高,可是那些頭人,首領(lǐng)依舊管自己叫漢狗。
作孽啊……
哪個讀書人受得了這個啊。
誰不想青史留名,和那先賢站在一起,成為榜樣,供后世子孫瞻仰學(xué)習(xí)。
,!
余令的這些話直接打在了王文新的七寸上。
因為他學(xué)習(xí)不好沒有功名,因為他離開大明身處異國他鄉(xiāng)。
他看似不在意這些東西,可為什么要給異族人效力呢?
連祖宗都不要了?
所以,不在乎是表面,學(xué)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才是他畢生的夢。
沒有哪個文人不希望自己青史留名,位極人臣。
得不到的永遠(yuǎn)在騷動……
見王文新在大口吸氣,余令趕緊道:
“不瞞著王公,我就是一個送歲賜的,怕把事情辦砸了,所以想知道順義王喜歡點什么……”
說罷余令壓低嗓門道:
“王政事道理我都懂,等茶磚結(jié)算后,歲賜安全送達(dá),定會讓大人滿意?!?
王文新惶恐道:
“使者大人切莫如此,都說帝心難測,順義王這樣的大人物喜怒哀樂哪里是我這等小人物可揣測的!”
“這么說就是不愿意咯!”
“不是不愿意,是不敢啊!”
余令斬釘截鐵道:
“王公若是不嫌少,若是愿意相信在下,你就把祖祠在哪跟我說下,我回去定然以晚輩禮去拜祭,去嘮叨幾句!”
王文新聞打了個哆嗦。
這話不止余令說過,那些商隊的管事也不止一次的說過。
雖然心動了無數(shù)次,但卻不敢說出口一次。
只要出口一次,自己的祖宗絕對會被人挫骨揚灰。
余令咬了咬牙,自顧自道:
“我知道王公對我多有不信任,這樣吧,我先發(fā)個誓,我余令以朱圣人名義起誓……”
聽著余令的誓,加上這一句句王公,王文新信了。
他也是讀書人,也正是因為考不上他才來這草原搏一條路。
學(xué)問雖然一般,但他卻無比清楚朱圣人在讀書人心目中的地位。
科舉考試必須以朱子的《四書集注》為標(biāo)準(zhǔn),不得隨意發(fā)揮,絕對不能背離。
余令都拿著他老人家起誓了。
那他說的一定能做到。
王文新心里的防線在松動。
“信使大人,部族遭了災(zāi),十二部又人心不齊,素囊臺吉還和順義王唱反調(diào),大王心情煩躁??!”
見余令說話總算不惡心了,袁御史又悄無聲息的來了,并豎起了耳朵。
“想必你也知道大王要求大明在五月把歲賜送達(dá),你可知為什么?”
余令聞?chuàng)u了搖頭:
““王公細(xì)說!”
王文新很滿意余令的態(tài)度,低聲道:
“去年年底少雪,大王怕今年有蝗災(zāi),所以才急需歲賜!”
“蝗災(zāi)來了么?”
“來了,鋪天蓋日,牧草被吃完,牲畜沒了牧草一批批的死,那場面是真的慘,這比當(dāng)初在長安……”
王文新猛地閉上了嘴巴。
余令笑了笑,怪不得這王文新語氣有點怪異,想必是知道自己等人從長安來,故意遮掩。
“不瞞王公,我在長安負(fù)責(zé)同知一職位,這個職位也負(fù)責(zé)歷年的學(xué)子考試,審核過互保.....”
余令又笑了笑,放慢了語氣道:
“我見王公頗有學(xué)問,想必也讀過書,考過試,只要我想,王公祖祠我還真的能去拜祭,你說對吧!”
王文新臉色有些難看。
余令說的一點沒錯,只要確定自己出自長安,按照互保與認(rèn)保去查,絕對能查到。
互保上記錄本人及三代親屬姓名、體貌特征,而且還有自己的姓名、籍貫、年歲,外加其余四名考生的簽名和手指印。
余令見王文新不說話,依舊真誠道:
“對了,你想好給家里人說些什么了嗎?”
喜歡哈哈哈,大明。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