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三韓”之稱始于漢朝,《后漢書?東夷列傳》里說:“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與倭為近親屬也。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同族之桴黿?。劢y(tǒng)皆誄膠希嗍卸淠弦嚶胭兩櫻胭烈轡字粢病!
記載很是清楚,馬韓弁韓與倭人有親緣關(guān)系,而辰韓和桴鍪峭濉
桴瞿兀鐘敫呔淅齪頭鲇嗍峭礎(chǔ)
只不過自隋煬帝之前,中原甚少有人將目光看向那個貧瘠的半島,故而對于島上的勢力演化也漠不關(guān)心,三韓雖然早已成為昨日黃花,高句麗、百濟、新羅上演新的“三國演義”,但中原人士依舊喜歡將其統(tǒng)稱為“三韓”。
而在三韓之中,由“辰韓”演化而來的新羅一直是最受氣的那一個。
高句麗勢力強悍,乃是遼東強國,面對新羅恃強凌弱數(shù)次攻伐暫且不說,百濟最是首鼠兩端,數(shù)次侵入新羅領(lǐng)地?zé)龤姄?,每?dāng)新羅奉上貢品搖尾乞憐便會照單全收,兩國歸于好,等到高句麗喊一聲要揍新羅,百濟立馬忘記曾經(jīng)收受貢品的舊事,屁顛兒屁顛兒的跟著高句麗身后禍害新羅。
就連隔海相望的倭國也時不時的渡海而來劫掠一番……
當(dāng)善德女王登基時,她面對的就是一個亂紛紛萬馬逐鹿的半島。
先祖擴張的領(lǐng)土不斷遭到高句麗和百濟的鯨吞蠶食,海外倭人也時不時來騷擾一下,簡直就是個受氣的小媳婦……
抱大腿的想法很早就有,可是大唐雖然已經(jīng)統(tǒng)一,但隋朝三次遠(yuǎn)征高句麗失敗的陰影還沒有散去,無向遼東浪死歌的歌聲依舊尚在遼東回蕩,誰知道大唐到底靠不靠譜,會不會搭理紛亂的半島?
直至聽聞大唐要遠(yuǎn)征高句麗,新羅上下頓時大喜。
君臣湊在一起一合計,咱們同高句麗仇深似海,若是高句麗一朝覆滅大家自然喜聞樂見,況且大唐軍力強盛橫掃突厥,高句麗恐怕難以重演隋朝擊潰天軍那一幕,八成是要完,如若這時候抱緊大唐的大腿,咱們當(dāng)一個急先鋒,既能報了以往欺凌之仇,又能得到好處。
于是議定,派遣使者前往大唐,欲與大唐結(jié)盟。
大唐官員面對送上門的新羅自然來者不拒,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大唐并未有完善的對外政策,所有的外交政策都只是遵循一個基礎(chǔ)――惹我的干你,不服的干你,有仇的干你!
簡單粗暴……
新羅歷來與大唐沒仇沒怨,也不曾招惹大唐,只是一代英主李二陛下正率領(lǐng)他的軍隊忙著對付吐谷渾和東西突厥,對半島上態(tài)度相當(dāng)冷淡。如今新羅既然萬里迢迢前來請求結(jié)盟,肯定不在“敵對”的名單之上,對于唐朝那些飽受儒學(xué)熏陶自詡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的官老爺來說,自然是不能拒絕的。
非但不予拒絕,等到結(jié)盟之后,甚至覺得新羅地少民寡化外之地,怎么好意思收受人家的貢品呢?
因此在請示了對外政策一項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的李二陛下之后,不僅沒有收取新羅的貢品,反而代表大唐皇帝陛下給新羅皇帝贈送了一筆遠(yuǎn)超其貢品價值十倍的禮物……
新羅官員哪里見過這等和氣慷慨之強國?
感動得眼淚嘩嘩的。
回國之后更是在善德女王面前將大唐好一通吹捧,說是同為強國,大唐與高句麗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高句麗就是個渣渣,遲早被大唐給滅了,這條大腿咱們沒抱錯。
善德女王以及新羅群臣頓時大喜。
往后逢年過節(jié)的都會遣使者前去長安朝賀,帶去一車禮物,帶回來十車贈品,新羅君臣百姓好感蹭蹭的往上躥。
由此成為大唐忠誠的盟友……
現(xiàn)在大唐水師遠(yuǎn)至倭國,將倭國攪合得亂成一鍋粥,新羅自然喜不自禁,總算是祛除了一個禍害!又聽聞水師統(tǒng)帥乃是大唐皇帝最寵愛的女婿,且事先征辟了王族子弟金法敏前往,新羅女王趕緊下令,遣人邀請房俊前來金城。
既表達(dá)了對于大唐的重視,也可趁機與這位大唐財神爺合作一回,拉升新羅經(jīng)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