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和饑荒讓這個縣城的人人心惶惶,為了謀生,為了保住性命,村民們紛紛離開村子,遠赴海上依靠打魚為生。
幾天之后,航行在海上的村民們突然發(fā)現(xiàn)海上出現(xiàn)了一條大白龍,當時足有上百漁民親眼所見。
據(jù)說,平湖是浙江省轄區(qū)的縣級城市,在平湖市圖書館就可以看到《平湖縣志》,里面就有關于平湖白龍的相關記載。
以下是《平湖縣志》原文:
萬歷十六年平湖旱,饑死無算。秋有白龍騰海上,紅光半天,空中遙見龍首下垂,鱗甲奮張,晃晃若磨銀。兩角間有金冠紫衣,仗劍立者,其神長尺許,云水騰沸,咫尺晦冥。龍忽戲吐頷下珠,光芒團圓大如斗,粲粲一似中秋月。頃之遂收,約在院前水中央,東湖水盡涸,儒學前樓屋石坊俱壞??罩凶酥鄱v,有不知去向者。
這段我就不給大家翻譯白話文了,簡單來說,當時的漁民不但看見了一條白龍,在龍的犄角中間還有一個金冠紫衣的神仙,看著大概就一尺多高。
大家如果感興趣,能搜到一大堆關于古人見到龍的故事,但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定論,始終是撲朔迷離。
馬叔講到這里,冼珠妹焦急地問道:“馬叔,那你說,龍到底是什么呀?如果它們真的存在,為什么現(xiàn)在沒人能看見呢?難道它們滅絕了嗎?”
馬叔笑道:“別急別急,馬上就講到重點了。其實,龍并不是滅絕了,只是現(xiàn)在的天地靈氣稀薄,包括地球環(huán)境改變,對它們產(chǎn)生了影響……”
見馬叔有意賣關子,冼珠妹還給他老人家倒了杯茶,雙手捧著乖乖奉上,馬叔樂的后槽牙都露出來了,喝了兩口茶,這才繼續(xù)講述。
他說,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生物,根據(jù)相關研究,全世界76億人口只占地球總生物量的0.01%。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地球生物種類超過了一萬億,而人類目前只發(fā)現(xiàn)了十萬分之一。
所以,人類目前的認知其實少的可憐,所謂的科學,放在宏觀宇宙中,也只不過是井底之蛙,管中窺豹,對宇宙和生命的奧秘只是初步了解而已。
而龍這種生物,就是比較特殊的生命體,不能用人類正常思維來理解,在古人看來,龍是一種變化莫測、形蹤不定的動物。
孔子曾對龍有一段描述: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云氣而養(yǎng)乎陰陽。
古書里也說:龍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則化如蠶蝎,欲大則藏于天下,欲尚則凌于云氣,欲下則入于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
還有說:神龍能為高,能為下,能為大,能為小,能為幽,能為明,能為短,能為長。昭乎其高也,淵乎其下也,薄乎天光也,高乎其著也。
說文解字里也說: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巨能細,能短能長,春分可登天,秋分可放淵。
從古籍的記載里,其實不難看出來,龍可以隨意變幻自己的外形,與其說是生物,更像是一種可以聚合離散的云氣類物質。
即便是放在現(xiàn)代科學里面,其實也有一種理論,可以解釋這種現(xiàn)象。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