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自然不算?!?
“同理,”朱由檢開口道:“朝廷若是為了‘按時’交貨,便將本該用于百姓取暖活命的煤炭,拿去織出一批劣等布匹,在外商看來,我大明是一個為了期限可以犧牲品質、罔顧人命的國家,這...難道是真正的信譽嗎?”
鄭三俊一愣,一時無以對。
朱由檢轉身,目光沉靜而堅定,“朕意已決,此次因天災與調整所導致的延期,賠償由內帑與太倉庫共同承擔,對外明是因不可抗力,并給予合理賠償...”
朱由檢重新走回御座上,繼續(xù)道:“朝廷信譽,不在于從不延期,而在于勇于承擔責任,并始終提供最上乘的貨品。”
“陛下圣明!”鄭三俊躬身,“陛下體恤民情,臣感佩,只是...這蒸汽機停產(chǎn),并非長久之計...”
“朕明白,”朱由檢拿起桌上一份文書朝鄭三俊示意,“自王徵去了松江府,卻也從未停止過上疏,關于嚴寒造成的蒸汽機問題,朕同王徵也有過商討,改進的法子就在這里,短則數(shù)月,想必憑借王徵同宋應星以及江南巧匠,定能解決這個問題?!?
作為一個文科生,朱由檢對于蒸汽機的運轉以及金屬的性能,不過一知半解。
不過虧了他上輩子看的書多,涉獵也廣,尤其在寫論文時會閱覽各學科書籍來作借鑒比對,依稀對改進蒸汽機有幾分印象。
比如,蒸汽機運作時,大量熱氣會散失,實為浪費,若能對機器加以保溫,便能利用余熱,節(jié)省煤炭。
或者,將這些余熱想辦法導入織布車間地下,盤繞成火龍,如此,車間得暖,紗線便不易脆斷,蒸汽熱能也不會浪費。
不管哪一種,皆是讓蒸汽余熱進行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省了能源。
又比如,在蒸汽機末端加裝一冷凝裝置,將做功后的廢汽迅速凝水,并設法將此熱水回輸至鍋爐進水口,此舉可大幅減少重新加熱冷水所需的煤炭。
當然,朱由檢只能提供想法,改進,還是得靠王徵他們幾人親自動手試驗。
“改良蒸汽機所需銀錢,朕內帑出一部分,不動用鄭卿賑災司那里的賑濟?!?
“陛下說笑了,臣...惶恐?!?
朱由檢笑了一聲,“好了,此事便如此定下,你且去辦吧!”
......
此時,泉州港一名外商獨自坐在酒肆中,面前擺放的飯食一口未動,放著的酒壺卻空了大半。
酒肆外寒風凌冽,便如此人臉上的神情。
此前,他從松江府買了一批由什么蒸汽機織的棉布,在南洋大受歡迎,讓他大賺了一筆。
這次,他除了想再次訂購一批棉布之外,還想著同明國買上幾臺蒸汽紡織機。
他深信,只要將這神機帶回哥德堡,必將獲得女王無上的榮寵,說不定,還能夠徹底壓制和蘭人的風頭。
然而,他得到的回復,是明國官員禮貌而堅決的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