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時,諸臣才逐漸領(lǐng)會過來了皇帝的意思,看來是既想要推行蒸汽紡車,同時,也要提前有個預案,好避免諸如織傭之亂此事的發(fā)生啊。
“臣提議,可先在一地推廣,諸如松江府,而不是江南全境,也好能平穩(wěn)過渡。”呂大器率先開口說道。
江南此刻還在推行限田令,若是同時再推廣蒸汽紡車,怕是更煩更亂。
不若就在松江一府先行試行,若有問題也好及時作出調(diào)整。
“陛下,”鄭三俊在呂大器說完之后接話道:“蒸汽紡車所帶來的最大問題,便是使得織工失去活計,從而引發(fā)暴亂,若能解決這個問題...”
“如何解決?”范復粹轉(zhuǎn)頭問道:“五十萬織工,起碼五成的人會因為蒸汽紡車而失去活計,這些人要安排到何處去?”
鄭三俊尚未想到,皺眉搖頭不語。
黃宗羲在聽了這話后卻是上前一步,開口說道:“陛下,臣有一?!?
“說!”朱由檢抬手示意。
“蒸汽紡車雖然比起普通紡車而,提高了效率,但它畢竟也是機器,是機器,也就需要人來操作,當然,也會有損壞之時,朝廷可建諸如‘織改所’,來教授這些織工維修蒸汽紡車,他們本就對紡車熟悉,不過就是增加一個蒸汽機性能,想來也更易上手?!?
黃宗羲的提議很合朱由檢的心意,“不錯,如此一來,的確能安排掉一些織工。”
“除了安排學習修理蒸汽紡車,還能安排去船廠、港口等其他行當里頭,若想要學門手藝...”倪元璐說著突然道:“大明技術(shù)學院,不如在江南也開個分院,收一些手工匠人?!?
“倒是個不錯的主意,”黃道周也不由點頭,“眼下有了這蒸汽紡車,王侍郎不知什么時候,還會再研制出來新鮮玩意兒,不如就在江南開辦技術(shù)學院,好叫一些匠人提前準備著,也不至于將來沒了活口的本事?!?
劉宗周不住點頭,“失去活計的織工,或者其他匠人,都可去衙門登記,屆時朝廷各衙門若有活計,也可優(yōu)先雇傭他們?nèi)プ??!?
“況且,蒸汽紡車剛推行,不可能所有工坊都全部替換上,”周堪賡開口道:“不如對使用蒸汽紡車的工坊征收一筆‘安置稅’,這筆稅錢可專款用于織工賑濟,如此一來,也能減少些反對聲?!?
“陛下,臣還有一。”黃宗羲又道。
朱由檢看向這個年輕人,笑著抬手道:“你直接說便是!”
黃宗羲朝朱由檢躬了躬身,遂即看向殿中諸位大臣說道:“推行蒸汽紡車之初,可規(guī)定,凡是蒸汽紡車織出的布,只供海外專用,待百姓接受之后,再在境內(nèi)推行,或可減少一些矛盾爭端。”
黃宗羲這話一出,殿中所有大臣都不住點頭,這個提議的確是好。
若是首先用于海外銷售,大明境內(nèi)銷售的便還是普通織機的布料,如此一來,蒸汽紡車推行的同時,織工的利益也能保證,同時,還能從使用蒸汽紡車的坊主那兒先收一筆賦稅。
等到百姓能慢慢接受蒸汽紡車了,再放開國內(nèi)市場,而在這個期間,先將大明技術(shù)學院江南分院辦起來,教授織工、匠人一些蒸汽維修技術(shù),或者其他能賴以生存的手藝。
將來就算蒸汽紡車代替了普通紡車,他們也能靠手上的技術(shù)繼續(xù)討生活。
“好,”朱由檢頷首,朝周堪賡道:“大明技術(shù)學院江南分院便交給周卿了,在下設‘織改所’,教授蒸汽紡車維修技術(shù),設‘避雷所’,教授房屋避雷技術(shù),設‘機車所’,研究車馬舟船,其余還有諸如冶金、鐘表羅盤、農(nóng)器等,都一并設立了?!?
諸人從皇帝這話中聽出來了,陛下這是要將各行各業(yè)都來一個大變革啊,眼下是紡車用上了蒸汽機,是不是將來這車馬、冶金也要同船只一般用上蒸汽?
“是,臣領(lǐng)旨!”周堪賡一下子覺得肩頭任務頗重,但也不得不應下,不過好在京師就有一所現(xiàn)成的技術(shù)學院,屆時按照京師的規(guī)格,再加以變動就好。
“黃卿,按照現(xiàn)在的效率,要做出十臺機器,需要多久?”朱由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