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和常延齡要在隴把駐軍,且還不知要待多久,是以,他們到了隴把建立營房之后,第一件事便是開墾荒田以作軍屯。
朝廷的糧草能省點(diǎn)是一點(diǎn),他們?nèi)裟茏越o自足,也不失為大功一件。
隴把這地方在南宛河上游,河谷平壩適合耕種,且氣候也是十分適宜,水稻、旱稻輪作可一年兩熟。
萬歷年間,云南巡撫便因為抗東吁需要,曾令邊軍三分守城,七分屯種。
可實際上并沒有做到。
籠把這地方太靠近東吁王朝勢力范圍,萬歷后,明軍勢弱,東吁時不時襲擾,讓這兒的百姓和駐軍都無法穩(wěn)定耕作。
再加上隴川宣撫司為土司管轄,明軍屯田征用的也是土司土地,容易引發(fā)沖突。
可讓他們自己種,也因種種緣由無法持續(xù),導(dǎo)致眼下隴把雖有良田,但荒廢的也多。
而盧象升在貴州走了一圈后,管轄隴把的土司哪里還敢不讓他們耕作,只盼著他們好好耕作,只要別來找他們麻煩就成。
消息傳來京師,朱由檢也忍不住夸盧象升當(dāng)真是儒將,既能領(lǐng)兵打仗,又能治理一方。
不過這也是后話了。
臘月過后,擺上朱由檢案頭的第一份奏本便是關(guān)于土地變革,經(jīng)過幾位閣臣以及陳邦彥商議之后出來的策略已是相當(dāng)完善,限田令、攤丁入畝之策、針對田畝的階梯稅率、試點(diǎn)州城等,俱是齊全。
另外,戶部也出了計稅依據(jù),每塊土地以土地肥瘠程度分為上中下三種,以及用途為民田、官田或者軍屯。
對于民田,上田每畝征收三分銀,中田兩分,下田一分銀。
征收可用糧食,可用銀,也可用寶鈔。
不過,朱由檢還是有不滿意的地方。
“朕以為,限田令可再細(xì)化一番?!?
奏本上太過簡單,對有功名之人名下田畝免稅額度都是一百畝,可功名有大有小,官也有大有小,對大明朝廷的功績也有大有小,朱由檢以為,還是得細(xì)化,以免有人覺得不公,也可以此激勵百姓官員。
更重要的是,變革當(dāng)初,此舉也可減輕推行阻力。
“陛下以為如何?”鄭三俊說完,示意劉主事上前記錄,劉主事駕輕就熟取出炭筆,打開一份空白奏本,站著就能記錄。
“秀才就算了,”朱由檢覺得秀才還不夠免稅的,“從舉人開始,可免稅一百畝,允許家族共業(yè),但需嚴(yán)格登記在冊!”
劉主事拿著炭筆唰唰寫著,朱由檢繼續(xù)道:“進(jìn)士免兩百畝,未出仕者可保留全額,出仕后按官職調(diào)整!”
“至于官吏...”朱由檢按照此前所考慮的說道:“九品兩百畝,每提升一級加一百畝,致仕官員以第一級品級算,至于鄉(xiāng)紳,免稅五十畝!”
“至于皇族宗親...”這才是最重要的,此前讓他們將軍屯交還都鬧了這么大動靜,眼下可是實打?qū)崗乃麄兛诖幸X,也不知還會不會再鬧一場。
“以一千畝為限!”自己早先已是下令,皇族宗親包括國公爵位俱是承襲三代,之后便要靠他們自己了。
“是!”殿中諸臣拱手,劉主事已是將所有都記錄完,袖手站在一旁等著吩咐。
“如此,階梯稅率便以超出限額之后的百畝為限,百畝內(nèi)按照普通民田征收,超過百畝,在原來征稅基礎(chǔ)上,加稅五成!”
如此一來,原先占有大部分土地的地主,便會考慮稅收而將土地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