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日,洪承疇并盧象升讓麾下錄事統(tǒng)計人數(shù)繪制成名冊,屆時便要上報吏部、工部以備刻名,朱由檢也聽著錦衣衛(wèi)打探來的城中百姓談?wù)撝稽c點想著治理關(guān)外這些城池之策。
要想讓一個地方“活”起來,經(jīng)濟便是首要考慮的事,雖然自己給留了五百萬,但經(jīng)濟問題,是離不開人來盤活的。
這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想明白的,朱由檢決定回京后召集內(nèi)閣一起商議商議才好。
朱由檢離開沈陽前,又召了諸將入正殿商議獎懲之事,主要商議的,還是關(guān)外這些城鎮(zhèn)總兵人選。
首先沈陽這個地方,還沒被建奴占去的時候,便是遼東重要的軍事?lián)c,稱為沈陽中衛(wèi),是遼東長城本部防線的中心,也是一王五衛(wèi)駐防重地。
沈陽就是沈王封地,但沈王在永樂六年就由沈陽搬至山西潞州長治,眼下...朱由檢想著,最近一代沈王去年應(yīng)當是去世了,沈王世子有提交襲藩表,但自己沒批。
后來事情太多,這件事就耽擱了下來。
根據(jù)歷史記載,大明最后一任沈王便是這個世子沈迥洪,他在李自成部下攻陷長治后被俘虜,然后不知所蹤。
自然,沈陽這么重要的地方,就算沈迥洪承襲沈王,也不能給他來駐防,朱由檢暫且放下此事,看向洪承疇道:“洪總督暫且留在沈陽,總督遼東,攻下的這些城池,也再擇選合適之人駐防,不知洪總督可有人選?”
洪承疇聞,當即便想到了李如楨來,“李成梁之子李如楨,當為一個?!?
李如楨?
朱由檢知道這個人,李如楨是李成梁的兒子,李成梁這個人,在歷史上爭議還是挺大的,有人評論他是明朝遼東的屏障,也有人說他是建奴崛起的間接推手。
他的功績在于以強勢手段維持了遼東數(shù)十年的穩(wěn)定,但沒有建立可持續(xù)的邊疆治理體系,加之晚年的腐敗和短視,這是他的過失。
黃宗羲曾稱,遼事之壞,自李成梁父子始。
朱由檢卻不想去評論個對錯,人都是復(fù)雜的,晚明遼東本就治理困難,說他是守衛(wèi)遼東的鐵壁也好,說他棄地養(yǎng)寇也罷,人死政息,現(xiàn)狀不可挽回。
“他眼下可在城外大營?”朱由檢問道。
“在?!?
“讓他即刻來見!”朱由檢想著這件事還是得在沈陽就給解決得好,同時,他看了幾眼洪承疇遞上的名冊,見還有劉肇基的名字,不由皺眉。
“劉肇基違抗軍令,私自出城迎敵,杏山差點讓建奴攻破,連累他人,怎么他還能上這名冊?”
洪承疇是覺得,劉肇基有過是真,但有功也是真,違抗軍令,那便按照違抗軍令來處置便好,罰過之后,該有的獎賞還是得有,不然這松錦大戰(zhàn)功績碑上沒有他的名字,這不是打擊人的積極性嗎?
再者說了,眼下收回來這么多城池,總要有人駐守,難不成要卸了劉肇基的職務(wù),再去找個人來?
劉肇基跟隨自己這么久,洪承疇惜才,也舍不得就這么就將人給舍了。
洪承疇剛想著要解釋一二,抬頭就見朱由檢蹙著眉頭不知在想什么,他朝洛養(yǎng)性看了一眼,洛養(yǎng)性微微搖了搖頭,他也只好在殿中等著。
“朕記得...”片刻后,朱由檢終于開口道:“前山海關(guān)總兵,是叫尤世威吧!”
洪承疇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會從劉肇基的名字想到尤世威的,尤世威已經(jīng)被解職了有好幾年了,陛下難不成是要重新起用他?
不過在洪承疇看來,尤世威此人神勇,是為一悍將,又治兵有道,手下精兵強將頗多,當初要不是因為軍中疫病導(dǎo)致同流賊交戰(zhàn)失利,也不會被陛下解了職位。
“是,前山海關(guān)總兵是尤世威,陛下為何提到他?”洪承疇問道。
朱由檢自然是因為劉肇基這個名字從而想到的尤世威,記得史料有寫過,當初洪承疇帶兵駐扎在信陽打流賊,便是傳令尤世威趕赴汝州防備。
尤世威便同劉肇基、羅岱等人攔截流賊,不想當時在軍中發(fā)生疫病,導(dǎo)致作戰(zhàn)失利,朝廷知道后,便命人將尤世威解除了職位。
而后建奴南下,朝廷命尤世威跟盧象升立功自贖,等盧象升戰(zhàn)死后,尤世威也自請罷免,回家去了。
直到崇禎十五年,因為朝臣推薦,朝廷再度命尤世威尤世祿兄弟赴京,不過他二人去了京師再度請假回家。
第二年,李自成打下西安,榆林布政使召集人馬抵御李自成,賦閑在家的尤世威尤世祿兄弟,他們堂弟尤翟文、以及王世欽王世國兄弟、侯世祿侯拱極父子,王學(xué)書以及原延綏總兵李昌齡便一起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