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進廠上班好,雖說大集體的企業(yè)比不上國企的待遇好,可再怎么樣,也比下地掙工分強?。?
“我……我沒那個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你現(xiàn)在不就是在逃避集體勞動,拒絕并且抵觸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嗎?”
一頂大帽子扣過去,孫良元這下徹底沒話說了,可讓他就這么走了,又實在不甘心。
地里的活,尤其是插秧,他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
這幾天干下來,腰都快累斷了。
想到未來要常年過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就感覺很絕望。
“沒話說就哪涼快哪待著去,讓你們干啥,就干啥!還挑肥揀瘦的?!?
李天明可沒時間安撫這些知青的情緒,早晚都要返城的人,還不值得他多費心。
見孫良元等人還不走,一旁的李學慶不耐煩了。
“咋?還沒完了?村里啥事都有安排,啥時候輪到你們做主了?不愿意上工,就去睡大覺,到了年底分不下口糧,餓死活該?!?
呃……
這話說得就有點兒過頭了。
不過,李天明也沒攔著,李家臺子對待知青已經(jīng)夠好的了。
不折騰他們,不扣他們的口糧,還想咋滴?
干活哪有挑三揀四的。
嫌地里的活累,要不要把村主任的位子給他干?
面對李天明,孫良元還敢爭辯幾句,可對上李學慶,他本就不多的那點兒勇氣立刻就消耗殆盡了。
當初,他可是親眼看到,這個李老渾子把縣革委的白副主任罵得狗血淋頭,連還嘴都不敢。
他們哪敢執(zhí)拗,來村里這段時間,也從老知青的口中聽說了不少李老渾子的光榮事跡。
不光罵人厲害,脾氣上頭,直接動手。
五個新來的知青灰溜溜的走了。
“咋還少了一個?!?
李天明也看出來了。
“那個姓靳的女知青沒來。”
“還行,總算有一個懂事的?!?
既然是個懂事的,就該表揚。
“等插完秧,讓那個姓靳的知青去養(yǎng)殖場。”
電風扇廠的用工名額已經(jīng)滿了,不能為任何人破例,可養(yǎng)殖場擴大生產(chǎn)之后,缺了不少人手。
孫嘉璐之前已經(jīng)提過好幾次了。
可李家臺子的人口就這么多,現(xiàn)在的養(yǎng)殖場,未來的電風扇廠,還有地里的活,哪樣都不能耽擱。
“行,等插完秧再說?!?
轉(zhuǎn)天,該上工上工,晚上收工以后,所有登記在冊的電風扇廠工人,全部到廠房集中,按照不同的崗位接受培訓。
轉(zhuǎn)眼又過去了一個星期,隨著插秧結(jié)束,市物資局、鋼鐵廠、電機廠的配件陸陸續(xù)續(xù)的到了。
電風扇廠立刻投入生產(chǎn)。
沒搞啥花里胡哨的儀式,王作先下了死命令,一個月內(nèi)交付5000臺電風扇,從開工第一天,他們就要搶時間。
第一次做工,難免生疏,但大家主要負責的是裝配。
唯一具有技術(shù)含量的,就是用沖壓機,為扇葉塑形。
李天明和李學慶從早到晚在車間里巡視,掛在嘴邊的始終是兩個詞。
質(zhì)量、安全!
第一批生產(chǎn)的成品,如果質(zhì)量不過的話,他們這個廠只能關(guān)門大吉。
必須要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們到底是在為誰干活。
鄉(xiāng)親們都是有股份的,將來廠里賺了錢,全有分紅。
就算是沒有股份的知青,也得讓他們明白,廠子要是倒了,他們都要被打回原形。
不想種地,那就要嚴把質(zhì)量關(guān)。
看著一臺臺裝配好,經(jīng)過了質(zhì)量檢測的電風扇。
李學慶依舊感覺像是做夢一樣。
他們這些老農(nóng)親,以往只會打糧食,種菜,現(xiàn)在竟然也做起這精細活了。
純白色的框架,淡綠色的扇葉,支架上有一朵粉色的睡蓮圖樣。
這是剛定下來的品牌。
在為村里生產(chǎn)的電風扇取名字的時候,還鬧了不少笑話。
有人建議就叫李家臺子,被李天明直接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