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明子母河的真相之后,孫悟空迅速返回了驛館之中。
他并未將真相告知玄奘等人,只是獨自躺到了床上,腦海中開始回想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
整個取經(jīng)隊伍,無論是豬八戒還是沙悟凈,包括那玄奘和小白龍,都是被靈山所逼,不得不按照菩薩的指示前往西天取經(jīng)。
他也同樣如此,當初被壓五百年,只能眼睜睜的等待著量劫降臨,卻無力反抗,也無力躲避。
當初的雄心壯志,意氣風(fēng)發(fā)被消磨的干干凈凈。
也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若想在這量劫下活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遵照靈山的旨意,西行取經(jīng),才能在最后受到靈山的庇護,躲避災(zāi)劫。
從兩界山五行山下解脫出來開始,他們越是往西走,妖魔越多,幸存的百姓就越少。
到這西梁女國時,說一句千里無人煙也不毫為過。
他完全可以想象,等他們趕到靈山之時,會是怎樣的光景。
只是他一直都想不通的一點是,明明靈山諸佛皆在,為何會容忍世道淪喪至此?
佛門一直講究身如琉璃、內(nèi)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諸惡莫為、眾善奉行。
從不曾主動沾染業(yè)力與因果,為何如今卻放任妖魔食人,生靈涂炭?這對靈山有何好處?
就算是因為量劫將至,靈山試圖避世躲災(zāi),但他們不應(yīng)該更加的小心謹慎,不染因果嗎?
死了這么多生靈,那業(yè)力是何等的恐怖,靈山難道就不怕量劫來得更加的猛烈嗎?
而且天地生靈死得越多,劫氣就越發(fā)的恐怖,那天庭的眾多仙神難道就不怕嗎?
但是從始至終,他都沒有見到那些仙神出面,降妖除魔,拯救蒼生。
無論是靈山還是天庭,不但沒有出面阻止,反而放任不管,甚至更像是在暗中促成妖魔食人。
孫悟空左思右想,卻始終想不通這一點。
沉思許久,孫悟空不再細想此事,反正只要護著那玄奘抵達靈山,他的任務(wù)就完成了。
到時候管他洪水滔天,無論靈山有何算計,都與他無關(guān)了。
既然當初的大師兄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那就說明靈臺方寸山尚在。
他就不信,靈山能夠在量劫中庇護他們,有菩提祖師與大師兄坐鎮(zhèn)的三星斜月洞就做不到。
他如今也不再像之前那樣行事謹小慎微,只想趕快西行,眼看著天色漸白,他當下也不再猶豫,直接潛入了王宮。
等到天色將亮之時,孫悟空再次返回了驛館中,手中的通關(guān)文牒也蓋好了西梁女國的印璽。
沒等玄奘幾人洗漱,他便拉著幾人偷偷溜出了王城,向著西方狂奔而去。
晨曦下的王城越來越遠,孫悟空心中的不安也逐漸消散,對于女王寢宮中的壁畫,他無法判斷是否真實。
但不管是不是確有其事,他都不愿深究。
就算是假的,但是有膽量畫這壁畫的人,絕對不是什么善茬。
他也不想被牽扯其中,徒惹事端。
與孫悟空一樣,豬八戒與沙悟凈似乎也害怕繼續(xù)留在那女兒國中,只是悶頭趕路,一不發(fā)。
貞觀20年,秋。
玄奘師徒等人歷經(jīng)磨難終于來到了西牛賀洲距離靈山不遠的一片巨大山脈下。
這幾年來師徒幾人見到的活人越來越少,反倒是遭遇的妖魔不計其數(shù)。
玄奘也越發(fā)的沉默寡起來,那荒無人煙的慘狀似乎對他造成了很大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