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好問題。
有意見?
先帝圣旨你都有意見,你小子抗旨不遵啊。
抗旨不遵什么罪,你當御史的應該心知肚明吧?
沒意見?
沒意見那你罵太后?
看來你是針對太后,對上不馴不恭,我看你是馬到懸崖不收韁――死路一條啊!
御史正尋思給自己辯駁一下。
只是太后壓根不給他說話的機會,抬手一揮,御前侍衛(wèi)進門來,三兩下便將人按住。
“先帝剛走,爾等便如此不敬先帝。來人,去了他的官服,斬首示眾?!?
先死一個吧。
給后面的人開個好頭。
文武百官:???
不是?
太后你這么搞?
你從前可不是這樣省兒的?。浚?!
太后:從前是從前,現(xiàn)在沒了先帝,老娘最大。敢冒頭的,就這下場!
溫水煮青蛙?
錯。
朝臣最會得寸進尺。
一旦太后今日軟弱一點,他們就會變本加厲,步步緊逼,最后蹬鼻子上臉,架空太后和新帝,自己主宰江山。
歷史上,這樣的記載多不勝數(shù),全都是血淋淋的現(xiàn)實啊!
打了一巴掌,接下來還有第二巴掌。
舒姣手中捏著點名冊,清冷虛弱的聲音卻響徹大殿,宛若閻王點卯一般。
“有人秘奏禮部尚書范陽,在上一屆科舉中受賄,幫助他人作弊。行賄者共計十一人,一并功名作廢,革職,發(fā)配羨州充軍,三代內(nèi)不得從官?!?
“兵部侍郎張秋,隱瞞戰(zhàn)情不報,與匪勾結(jié),收受重金賄賂……抄家問斬。”
“鸞臺侍郎……渾天鑒少監(jiān)……”
點一個,一個不吱聲。
不是抄家,就是秋后問斬。相較而,被罷免的都覺得自己命太硬了。
這都能活下來?!
還一個個都證據(jù)確鑿。
你他爹的哪兒來那么多證據(jù)???!
眾臣心中怒吼,但表面頭那是一個比一個更低,生怕舒姣念自己名。
舒姣念完,朝堂上空了好些位置出來。
位置空了咋辦呢?
提拔幾個上去不就行了?
所以很快,舒姣又掏出另一個點名冊,開始批量提拔,大發(fā)賞賜。
這些被點名提拔的官員可不簡單。
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貧寒學子,靠自己寒窗苦讀多年,才得以改換門庭。
受人之恩,奉其之命。
這群人,最開始先帝選出來的,如今便成了先帝留給太后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而受賞賜的,大部分都是世家勛貴。就太后賞的三瓜兩棗,他們壓根不缺。但這是太后友好的象征,不缺也得一臉不勝榮幸的接著。
兩巴掌一顆糖下來,文武百官安分極了。
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新帝坐在龍椅上惴惴不安,想著那個死去的御史,心里直嘆氣。
其實吧~
咋說呢~
坐上這把龍椅,到底是誰會甘心當個傀儡?
新帝知道自己沒當皇帝的本事,但也想爭取一下,不想一句話都搭不上。
正好前段時間那御史表達了投靠之意,新帝尋思拿他打個前鋒,試探一下太后。
挺好。
直接把人給整沒了。
再一看服服帖帖,屁話都不敢放一個的朝臣,新帝那口氣兒也散了,縮在龍椅上不吱聲了。
“今日處理了那么多世家子弟,各大世家不會善罷甘休的。”
下朝之后,太后才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