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惲老臉一紅:"胡說什么!本官堂堂...哎喲!"突然官帽里"當啷"掉出支金光閃閃的簪子。他手忙腳亂接住,訕笑道:"這是...這是準備獻給大司馬夫人的..."
轉頭對師爺正色道:"還不快去辦差!對了,讓驛站準備二十匹快馬,要配紅綢鞍韉..."突然又改口,"不,三十匹!本官要讓他們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排場!"
師爺剛要退下,李惲又想起什么:"等等!去把本官那套《為官之道》找出來,就是扉頁蓋著'御賜'印章的那本..."壓低聲音,"其實是本官自己刻的章...到時候要在馬車上'不小心'掉出來..."
看著師爺踉踉蹌蹌跑遠的背影,李惲滿意地捋須微笑。他仿佛已經看到自己騎著高頭大馬進城時,百姓跪拜、同僚艷羨的場景。至于鄧晨?呵,不過是他仕途上的一塊墊腳石罷了!
李惲突然叫住跑到門口的師爺:"記得提醒那些世家,來的時候都穿官服!"想了想又補充,"告訴他們本官新得了首《平叛詩》,到時候要當場吟誦..."
師爺腳下一滑,差點摔個跟頭。
次日一早,李惲身著嶄新的官服,腰間掛著象征州牧身份的玉帶,威風凜凜地站在府衙門口。
"兵馬都點齊了?"他昂著頭問道。
"回大人,兩千精兵,整裝待發(fā)!"副將高聲稟報。
李惲滿意地點點頭:"好!出發(fā)!"
然而,他剛邁出府衙大門,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邯鄲城門口,烏泱泱全是人!
各郡縣官員的轎子排成長龍,世家大族的馬車一輛比一輛豪華,仆從們舉著傘蓋、捧著果盤,活像是要去郊游,而不是去"見證"一場政治清算。
"李大人!下官特來觀摩大人英姿!"
"州牧大人親臨常山,實乃冀州百姓之福啊!"
"大人,家父特意讓小人帶了上好的龍井,路上給您解渴!"
李惲被這陣勢弄得飄飄然,差點忘了自己是去抓人的,還以為是去受封賞的。
他清了清嗓子,擺出一副憂國憂民的表情,高聲說道:"諸位!今日我等前往常山,非為私怨,實乃為國除害!鄧晨治下無方,流民四起,若不嚴懲,何以正綱紀?"
眾人紛紛附和:"大人英明!"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