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王隆摩挲著竹簡,"這劉秀,會不會才是..."
話未說完,窗外突然傳來整齊的操練聲。推開窗一看,月光下,一隊士兵正在加練典禮儀仗。為首的青年將軍身姿挺拔,一遍遍糾正士兵的動作,正是劉秀本人。
"都精神點!"劉秀的聲音隨風(fēng)傳來,"后日大典,要讓天下人看到,大漢真的回來了!"
三位老臣不約而同地整了整衣冠。王隆小心翼翼地將竹簡重新包好:"再等等...等見過更始帝..."
但三人心里都清楚,今夜所見所聞,已經(jīng)在他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次日清晨,當(dāng)?shù)谝豢|陽光照在正在練習(xí)漢禮的劉秀身上時,三位老臣已經(jīng)收拾好行裝,準(zhǔn)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更始帝車隊。
王隆最后望了一眼洛陽城,輕聲道:"《詩》云:'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劉安世和徐咸相視一笑,齊聲接道:"'ee萋萋,雍雍喈喈。'"
三位老者的身影在朝陽下拉得很長,仿佛與這座正在蘇醒的古都融為一體。
遷都當(dāng)日,洛陽的世家大族、社會名流和百姓們都紛紛涌上街頭來看大漢王朝遷都盛典。三輔地區(qū)的官員也都紛紛趕來,劉秀讓馮異帶人主持秩序,讓三輔官員代表們上城門樓等待。
洛陽城門樓上,三輔官員們擠得像蒸籠里的包子,個個伸長了脖子往城外張望。京兆尹王隆的帽子被擠歪了三次,最后索性摘下來抱在懷里。
"王公,您看這洛陽城!"左馮翊劉安世指著城內(nèi)整齊的街巷,"前幾日下官去東市,連賣肉的屠夫都能背《周禮》!"
右扶風(fēng)徐咸湊過來插嘴:"何止啊!昨兒個我看見個黃口小兒在街上撿到錢袋,愣是追了三條街還給失主――說是'劉將軍教導(dǎo)拾金不昧乃漢家美德'!"
城樓下突然傳來整齊的腳步聲。官員們低頭一看,只見一隊身著絳紅色漢式戎裝的士兵正列隊經(jīng)過,領(lǐng)頭的軍官突然抬頭喊道:"樓上諸位大人,請退后三步――馮將軍說您們再往前擠,這漢高祖時期修的城墻怕是要塌!"
眾官聞哄笑,卻真的齊刷刷后退三步――這些日子他們可都領(lǐng)教過馮異治軍的厲害。前日有個南陽來的官員當(dāng)街縱馬,被馮異罰抄《九章律》三遍,現(xiàn)在還在驛館里哭呢。
"說到馮異,"王隆捋著胡子感嘆,"那位可真是個妙人。昨兒我去太學(xué)參觀,見他正親自給學(xué)子們演示漢制揖禮――結(jié)果袖子太長,一個沒留神把自己絆了個跟頭!"
眾官忍俊不禁。這時城樓下傳來清脆的童聲:"賣糖葫蘆嘞――劉將軍特批的遷都紀(jì)念版!一串只要五銖錢!"
劉安世探頭一看,樂了:"嘿!那小販的糖葫蘆插架上還刻著'光復(fù)漢室'四個字!"
城內(nèi)的百姓更是熱鬧非凡。西市口,幾個老儒生自發(fā)組織起了"漢禮速成班",免費教路人朝見天子的禮節(jié)。東大街的酒肆掛出了"慶祝大漢還都,酒水半價"的橫幅。最絕的是城南的裁縫鋪,連夜趕制了一批"漢家正裝",廣告詞寫著:"穿上它,天子多看你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