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人在紐約》這部電視劇,前世播出之后火得一塌糊涂,就連學(xué)院派都表示了極高的認(rèn)同,這在中國影視圈可是不多見的。
易青前世看《京城人在紐約》的時候,歲數(shù)還小,根本就看不明白里面要說什么,就覺得王起明挺慘的,破產(chǎn)外帶離婚,整個就一苦逼。
后來長大了再看,感觸頗深,甚至覺得整個人都特么升華了。
印象當(dāng)中,還記得導(dǎo)演用心良苦的在開始和結(jié)局安排了同一幕,把京城來的人扔在那個400美元的地下室,然后聽到他罵娘。
第一個人的故事已經(jīng)結(jié)束,第二個人的故事還沒開始,可事實上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故事開篇就講明了:如果你愛一個人,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也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
可想而知,一個人踏入美國,就開始了煉獄般的人生,人生所有的豐富多彩和酸甜苦辣,都在其中經(jīng)歷。
男人在其中生存已經(jīng)是困難的,而一個女人要想生存下去,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王起明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選擇繼續(xù)在美國掙扎,郭燕經(jīng)歷了離婚,再婚,再離婚之后,選擇回國,重新開始平靜的生活。
美國對他們來說,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而是戰(zhàn)場,他們都是打了敗仗的士兵,只不過有人選擇負(fù)隅頑抗,有人選擇黯然退場。
而故事里的另外一個人物阿春,這個女人不僅生存下來,而且活的如寶石般燦爛。
為什么她能在美國這個如戰(zhàn)場般的地方生存下來,首先因為她知悉生存法則,無情又深情。
故事里阿春和王起明的第一次會面,以發(fā)生沖突告終,王起明自詡是藝術(shù)家,而阿春卻很明白,生存下去,才是王起明目前的重點。
她一邊可惜王起明的才華,一邊嚴(yán)肅而又鄙視的告誡著他,在美國要想獲得生活的資格,不要在沒錢的時候以藝術(shù)家自詡。
她是無情的,不愿意請同胞喝一杯水,看不起他的情懷和矯情,用嚴(yán)格而又廉價的薪水來衡量工人的辛苦,并且不給他們一點喘息的機會。因為她知道,在美國任何地方都是剝削,在她這里好過其他地方。
然而她又充滿著情義和熱情的,當(dāng)飯店忙不過來時,她會親自操刀干活,再苦再累的活她都能受。
廚房需要洋蔥,王起明在切的時候,辣的眼淚鼻涕橫流。
而阿春呢?
一把奪過菜刀,二話不說直接上手,噼里啪啦切了一通,面無表情,驚呆了王起明。
她不怕辣嗎?
也怕!
為什么不做聲?
因為她知道這是生存的代價。
什么樣的女人最幸福?
享得了福,吃得了苦的女人最幸福。
而阿春就是這樣的女人。
要想存活,就得吃得了苦,受得了罪,那些心里的委屈、矯情,在吃不飽飯的時候,只能通通拋之腦后,用一雙手撐起生存的空間,奪取自己生存的機會。
后來,王起明因為生存不下去,打算和郭燕一起回國。
阿春見了王起明,王起明不承認(rèn)自己是失敗者,而是找借口說他討厭美國,阿春只是冷冷的回上了一句:只有成功的人才配說這種話!
然后就對王起明說出了那句非常經(jīng)典的臺詞:美國不是地獄,也不是天堂,是戰(zhàn)場。
這是她用自己多年的經(jīng)歷總結(jié)的經(jīng)驗,里面含著她的淚,她的苦,她的笑,她的暖,然而更多的卻是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易青很佩服這樣的女人,活的比男人更堅強,也比男人更柔情。
除了熟知生存法則,阿春還具有聰慧的頭腦,同時也深諳人性。
故事中阿春的初次露面,就是與一位曾經(jīng)和她上過床的男人發(fā)生爭執(zhí),因為那個男人私自動用了飯店的財務(wù)。
阿春把財務(wù)和情感分的很清楚,楚漢之界不可逾越。沒有受到法律保護的愛情都比鴻毛還輕,她對自己狠,對他人也狠,然而這樣的狠卻是包含著平等與尊重。
比如,王起明向她借錢,即使是上一秒兩人還在享受魚水之歡,下一秒她依舊堅持讓他打借條,規(guī)定利息與還款期限,一個都不少,一個都不受影響。
在王起明把錢還清之前,她不再把自己交給她。一直到他把欠款還清,他們才真正的把愛情納入日常事宜。
即使這期間王起明掙得盆滿缽滿,錢財如流水般流到口袋里,阿春也絲毫不為所動。她盡最大的努力幫助著這個她愛的男人,可是還是要等他把欠款還清。
這是社會的生存法則,如果一個女人不懂得這個,那么她會吃很多虧。特別是像阿春這樣的女子,獨立生活在殘酷的社會里,聰明如她,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女性都會犯一個錯誤,當(dāng)她和一個男人在一起之后,似乎一切都變得和對方分不清界限,不僅僅是身體,還有財務(wù)和生活。
再后來王起明要投資房地產(chǎn),阿春幾次提醒他,讓他注意經(jīng)濟形勢。
既然知道經(jīng)濟形勢有問題,為什么阿春沒有及時阻止王啟明呢?
因為阿春是聰明人,她知道王啟明的野心,而且經(jīng)濟形勢雖然不好,但誰又能說王啟明就是經(jīng)濟鏈條上的最后一個人呢?
做為女性,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對方身上,是對對方最大的尊重。
在王起明投資房產(chǎn)失敗,幾近破產(chǎn)時,阿春還是盡力幫助王起明走出困境,在他最凄慘的時候選擇支持他。
再有就是阿春從來都不抱怨,她用中醫(yī)為患病的孩子治療,但卻被孩子的父親告上法庭。法院判定阿春虐待孩子,并且剝奪了她的探視權(quán)。
如果換做一般女人會怎么辦?
哭訴?
大聲控訴不公平和自己的委屈?
可是阿春沒有。
面對孩子父親的指控,她穿著神采奕奕,踩著高跟鞋,掛著自信的笑容,帶著自己的律師,不卑不亢的找對方談判。雖然最后法庭判決她輸了,但是她還是令人佩服。
面對法院的判決,王起明問她:“你就這么忍了?”
阿春非常平靜卻又自信地說:“不,我要到州際法庭告他們?!?
那自信的神態(tài)和為自己奪回應(yīng)有權(quán)利的態(tài)度令人折服。
所以,整個故事里面,易青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就是阿春,一個女人用肩膀扛起了一切,在美國這個戰(zhàn)場上不但生存了下來,還活的那么光彩奪目。
也正是因為有了阿春這個角色,整個故事才沒有陷于平庸,因為當(dāng)下這個年代,出國是一種潮流,不能簡單的用對,或者錯來分辨。
故事用阿春這個人物在告誡那些懷著出國夢的國人,如果沒有她的那幾分本領(lǐng),就老老實實的在家里待著,別特么出去丟人現(xiàn)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