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jīng)將近凌晨,盡管大家都累了,可幾場戲順利拿下,劇組每個人都顯得格外興奮,尤其是司勤高娃。
如果說劇組的哪個演員為了這部戲犧牲最大的話,司勤高娃當(dāng)之無愧。
當(dāng)初在定下讓她演文他娘這個角色之后,易青曾對她提過一個要求一一增肥!
后來人們對司勤高娃的印象,只要就是白家門里二奶奶的那個形象,面色油光,身形富態(tài),可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司勤高娃并不胖,至少和易青想象中的文他娘相比,稍微瘦了一點兒。
沒錯,劇中開篇的時候,山東正在鬧災(zāi),家家戶戶都吃不飽,按理說,文他娘應(yīng)該很瘦,但是,如果真的把文他娘的形象定位成面黃肌瘦的樣子,人物就立不起來了。
所以,司勤高娃必須增肥,當(dāng)時易青給她定下了指標(biāo),兩個月內(nèi)至少得胖二十斤。
結(jié)果那天開會的時候,司勤高娃一到,易青心里立刻就踏實了,至少這部戲的開篇穩(wěn)了。
的核心雖然是朱開山,可是在故事的開篇,幾乎所有的重頭戲都在文他娘一個人的身上,這個人物要是立不起來,整部戲都得完蛋。
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個角色,雖然整個故事里面,主線是朱開山,后期新增的一條線是朱傳武,可文他娘同樣是整部戲的靈魂人物。
試想一下,朱開山的媳婦兒能是個簡單人物嗎?
她雖是一介女流之輩,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卻有格局、有膽識,也是在她的帶領(lǐng)下,朱家一家人才會順利從“關(guān)里”來到“關(guān)外”,才會在偌大的黑土地上成功立足。雖是女子,卻能頂一片天。
在故事的開篇,朱開山因參加義和團而失去了消息,文他娘帶著三個兒子在山東老家過活。
在那個年代,因為天災(zāi)人禍,導(dǎo)致民不聊生,老百姓的生活很艱難,一個男人養(yǎng)活一大家子尚且吃力,何況是一介女子。
但生活再怎么艱難,文他娘也沒有退縮,她不但將孩子們照顧的很好,還差一點兒就為老大討了媳婦。
只不過,老大傳文的婚事并不順利,在娶親的路上遭遇土匪打劫,他們將傳文家東拼西湊的小米都搶走了。
在面對土匪的時候,要是換做別的女人,怕是早就嚇得魂不附體了,可文他娘不但站得穩(wěn),而且還和土匪有來有回的交鋒了一場,盡管最后小米還是被搶走了,可誰都能瞧得出來,這個女人不簡單。
小米沒了,婚事還能成嗎?
畢竟鮮兒父親有在先,如果沒有這一石小米,就甭想將人接走。
面對突來的變故,換做一般的女人肯定是推胸頓足,哭天抹淚,可文他娘沒有,而是破了一次規(guī)矩,帶著兒子親自去接親,雖然最終被拒之門外,但她卻沒有輸了氣勢。
文他娘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所有人,雖然男人不在家,但孤兒寡母也不是好欺負(fù)的,雖然是女人,但照樣可以頂起一片天。
在得知朱開山的“死訊”之后,文他娘的崩潰,絕望,也是情有可原,畢竟在那個年代,女人都是圍著男人轉(zhuǎn),男人不在了,家里的山也就垮了。
可后來,在確定了朱開山?jīng)]死,而是在關(guān)外站住了腳,面對是去關(guān)外,還是留在老家這個選擇上,文他娘沒有絲毫猶豫,也沒有尋常女人那樣瞻前顧后,幾乎連想都沒想,立刻拍板去關(guān)東。
這件事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那會兒去關(guān)東并不容易,若是普通農(nóng)村婦女,定沒有這份魄力。但文他娘卻不怕,收到信不久,她就帶著三個兒子啟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