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現在管著他們,是因為他們不管怎么說也是楚家的子孫,不能真看他們流落街頭。
但你一個當嫂子的,對他們沒責任,不用管他們。”
沈如意聽到老爺子這話,都不由得佩服老爺子的思想境界。
她見多了老人不管子孫后代的兄弟姐妹之間有多大仇怨,都要把人生拉硬拽在一起,營造家庭和睦的假象的。
不一會兒,楚華松也來了。
楚華松沒結婚,也是孤家寡人一個。
所以這些年過節(jié),一直是老爺子在哪兒,他就在哪兒。
上次在東來順吃飯的時候,他想跟老爺子說楚長風兄妹三個的事情,還顧忌著沈如意,有些欲又止。
但這一次,就毫無顧忌了。
他到了之后,便跟老爺子說起了楚長平的下落,“他那天跑出去之后,在外面游蕩了幾個鐘頭。
后來他游蕩到街道辦事處,可能是看見了知青辦,一時興起,就報名下鄉(xiāng)去了。”
“我查了一下,他下鄉(xiāng)地點被安排到了黑省那邊,這會兒應該都已經到地方了?!背A松道。
楚老爺子面上沒什么表情的聽完,“去下鄉(xiāng)也好,他們就該知道點兒人間疾苦。”
沈如意其實也覺得,以楚長平那樣的性子,下鄉(xiāng)去吃點苦,磨一磨,說不定還能掰過來。
若真是一直在城里養(yǎng)尊處優(yōu),才真的是廢了。
不過她記得今年年底,知青就會開始聯(lián)名上書要求返城。
領導人了解知青的訴求之后,說了一句,“讓孩子們都回來吧!”
由此拉開了知青大批量返城的序幕。
從今年年底到82年,全國上山下鄉(xiāng)的約1700萬知青除了已經在鄉(xiāng)下落地生根的,其他的全部返城。
不知道楚長平能在鄉(xiāng)下待多久。
這時候,楚老爺子沒關心楚長平,反而問楚華松道:“現在上山下鄉(xiāng)的年輕人還多嗎?”
楚長平搖了搖頭,“不多了。自從那些人進去之后,這兩年上面都不怎么管這事兒了。
只是也沒明確叫停,知青辦的人就該動員還是動員著。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下硬指標了,都是自愿為主?!?
“不過現在又不是60年代那會兒,大家都不知道下鄉(xiāng)是咋回事。
只靠著一腔熱血就去投身農村的廣闊天地。
現在大家都知道農村有多苦多累,沒人自愿去。
長平報名那個知青點,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也就送了他一個去鄉(xiāng)下。”
楚長平說道。
楚老爺子和楚長平聊天,沈如意就在旁邊默默地聽著。
雖然這些特殊的歷史時期,她都已經經歷過一次。
但上輩子,她只是個每天圍著鍋碗瓢盆,自怨自艾的家庭婦女。
對這些政治時事的感觸并不深。
現在聽老爺子和大伯聊起這些,她反倒有一種黎明前的黑暗的感覺。
隨著當年那些被下放牛棚的冤假錯案平反,這黑暗已經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之后改革開放的方針提出,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下一個圈之后,黎明會真正的到來。
光明照耀這片大地,沉睡的雄獅會漸漸蘇醒。
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擺脫貧窮和戰(zhàn)爭,再也不用在溫飽線上掙扎。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