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是光明正大的陽謀!
就是明著要挖人!
“瘋了!金庸真的下場了!”
這個念頭在無數(shù)人腦海中盤旋。
一夜之間,“黃易”這個名字的熱度,徹底爆炸,甚至隱隱壓過了關(guān)于霍震挺和小林天望的身份爭議,成為了港島街知巷聞的焦點(diǎn)。
談?wù)摗秾で赜洝罚舨惶峒敖鹩惯@番石破天驚的招攬,仿佛就落伍了。
“黃易”本人,在讀者眼中披上了一層神秘而灼目的光暈,從文字背后的影子,變成了可與金庸在紙面上“隔空對話”的巨匠胚子。
人們開始瘋狂猜測黃易的真實(shí)身份、年歲、樣貌,以及——他會不會接受這份天大的誘惑?
這股席卷全港的熱潮,自然也第一時間涌到了《亞洲日報》社樓下。
那條由十幾名自發(fā)而來的年輕讀者拉起的白色橫幅,在編輯部大樓門前格外醒目:“求立刻出版《尋秦記》全書!??!”
紅色的漆字,充滿了迫不及待的焦灼。
而且這一下,橫幅周圍聚集的人群更多了,也更嘈雜。
不僅有學(xué)生,還有上班族匆匆駐足,甚至有師奶提著菜籃也湊過來看熱鬧。
“加印單行本啦大佬!
連載好辛苦?。 ?
“我出雙倍錢!
就想睇第三回!
項(xiàng)少龍點(diǎn)樣脫身啊?
鄒衍會點(diǎn)對佢呀?”
“金庸都話好勁!
冇理由唔出書噶??!”
叫嚷聲、議論聲匯成一片,伴隨著《亞洲日報》今日爆出的猛料,霍震挺的名聲在輿論場中開始被《尋秦記》和黃易的耀眼光芒所取代。
……
北角,《亞洲日報》編輯部內(nèi)。
電話鈴聲幾乎未停過。
接線員們嗓子冒煙,但每個人的眼睛都亮晶晶的,帶著一種與有榮焉的興奮。
大部分來電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哪里能買到《尋秦記》全書?
什么時候出版?
或者干脆就是詢問金庸先生要找的“黃易”先生有沒有回應(yīng)?
社長兼總編高喬浩的辦公室門被敲響,年輕編輯拿著《明報》,臉上是掩飾不住的激動與一絲擔(dān)憂:
“總編,查先生他……您看,這……”
高喬浩放下剛剛匯總的、關(guān)于霍震挺那邊“董事身份”報道的分析簡報,接過《明報》。
他讀得很慢,一字一句,尤其是金庸最后那番直白到幾乎不顧及同行顏面的挖角宣。
辦公室里一片安靜,只剩下高喬浩翻動報紙的沙沙聲和他手指輕輕敲擊桌面的輕響。
他放下報紙,抬眼,眼神銳利,沒有憤怒,也沒有慌亂,只有一種沉靜的、如臨大敵卻又隱隱興奮的光芒。
“好!”
高喬浩低喝一聲,聲音不大,卻帶著力量。
他沒有評價金庸行為的是非對錯,而是直接道:“通知下去,聯(lián)系《明報》那邊的印刷廠,就說我們《亞洲日報》出錢,加印五萬份今天的《明報》!免費(fèi)送給港島的市民們看……”
年輕編輯一愣:“……加印《明報》?不是我們的《亞洲日報》?我沒有聽錯吧?”
“對!”
高喬浩手指點(diǎn)著《明報》上金庸那篇專欄,“他們登的這個,就是今天最大的獨(dú)家新聞!
市民想看這個!
我們不僅要賣自己的報,還要送對手的報,主要是這里面有讀者想看的東西嘛!查先生幫我們吹捧黃易,吹捧《尋秦記》,我們就幫他們多搞點(diǎn)銷量上去嘛!這廣告費(fèi),很值得……還有……”
他轉(zhuǎn)向另一個方向,“催一下小林先生,就說‘黃易’先生得加快進(jìn)度了,《尋秦記》第三回第四回的稿子,最遲今晚要定版!明天《亞洲日報》回饋熱情讀者,多刊登一回……”
高喬浩內(nèi)心也是震撼,真如小林先生預(yù)測的那樣,查良鏞……果然出手了!
又快又準(zhǔn)又狠!
一句“明珠蒙塵”,一個稿費(fèi)翻倍,直接把“黃易”炒上了天,明著要來挖我們墻角。
小林先生料到了他們會針對《尋秦記》,而且還是金庸親自下場,用這種江湖地位碾壓的方式。
好處是,黃易徹底封神,《尋秦記》熱度將前所未有。
壞處是,壓力巨大,一旦后續(xù)質(zhì)量稍有松懈,或者金庸挖人不成,反過來貶低《尋秦記》……不,金庸這么愛惜羽毛,應(yīng)該不會做這么前后不一致的事。
至于壓力……壓力也是動力。
查先生,謝謝你這一記神助攻!
這場仗,越來越有意思了。
幾乎是同時,消息也傳到了遠(yuǎn)在日本的小林惠子耳中。
她在東京《龍jump》的辦公室內(nèi),秘書遞上了從港島傳真復(fù)印來的新鮮出爐的《明報》。
小林惠子看完金庸的文章,那對精致如畫的遠(yuǎn)山眉,只是不易察覺地微微蹙了一下,隨即舒展,嘴角甚至彎起一個近乎完美的弧度。
小林惠子內(nèi)心也是一陣驕傲,金庸……《明報》……名滿天下的大師親自來搶“黃易”了。
翻倍稿費(fèi)?
很大的手筆。
這個查良鏞,眼光毒辣,手段也厲害,直接點(diǎn)中了一般文人的軟肋——文人立世的名聲與認(rèn)可。
不過,他這一次算是徹底失策了。
因?yàn)辄S易不是別人,正是林火旺君自己。
不過是為了規(guī)避身份風(fēng)險,以及保留一點(diǎn)神秘感取的筆名。
金庸這承諾,對任何一個作家,都稱得上一步登天的天梯。
但唯獨(dú)林火旺君……不會動搖。
因?yàn)椤只鹜蟮模挪皇菂^(qū)區(qū)名聲稿費(fèi),他的棋盤,金庸大師也未必能盡窺全貌。
而金庸大師對《尋秦記》和黃易的認(rèn)可,這反而向世人證明,《尋秦記》的價值,遠(yuǎn)超所有人最初的預(yù)估!
林火旺君,你寫的這部書,正在成為風(fēng)暴的核心……有趣。
還抽空把金庸大師給逗了一回。
就是不知道,這突來的熱浪,金庸大師的文章吹捧,林火旺君自己會作何感想呢?
不過,現(xiàn)在小林惠子也沒有那么的閑心一直關(guān)注著港島那邊的動態(tài)。
因?yàn)楦嗟年P(guān)于《龍jump》的合作,以及龍廣場那邊的事宜,需要她替林火旺,對整個日本布局的產(chǎn)業(yè),做判斷和決定。
小林惠子拿起內(nèi)線電話,聲音一如既往的冷靜:“備車,去中央實(shí)業(yè)株式會社。幫我約一下父親今天中午的時間……”
龍廣場那邊的建設(shè)進(jìn)度非???,設(shè)計圖紙已經(jīng)出來了,但關(guān)于《龍jump》漫畫聯(lián)動的一些部分,林同春那邊吃不準(zhǔn),所以特地要女兒小林惠子找空盡快過來,敲定主要的設(shè)計稿,就可以開始批量動工了。
……
而港島這邊,元朗合興工業(yè)大廈,,目前《龍jump》和《亞洲日報》的主要代印點(diǎn)。
巨大的印刷機(jī)轟鳴著,雪白紙張化作承載圖文的信息流滾滾而出。
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油墨味。
在最里面光線略顯昏暗的一角,一張簡易書桌前,林火旺正埋首案頭,手邊放著一杯早已冷掉的茶。
他穿著一身沾了點(diǎn)油漬的工裝,乍一看與忙碌的印刷工人無異。
早上稍微休息一下之后,林火旺便親自來到這些印刷廠房這邊,一邊視察印刷的工作和狀況,同時讓人拍下他這般“親民”、“事必親為”、“到一線與工人們一同勞作”的照片,一邊抽空趕一些《尋秦記》的稿子。
畢竟,《尋秦記》也是他著手辦《亞洲日報》之后,才想到的主意,自然沒有什么存稿,都是現(xiàn)寫現(xiàn)發(fā)出來的。
在平日里高強(qiáng)度的腦力活動之后,還要依靠記憶將《尋秦記》給“寫”出來,對林火旺來說,也不是一個容易的活。
高喬浩急步走來,將那份《明報》輕輕放在他面前翻開的稿紙旁。
林火旺沒有立刻抬頭,直到把筆下一段文字寫完,才停筆。
他望向金庸那篇專欄的目光,異常平靜,像在看一篇普通的行業(yè)新聞。
沒有憤怒,沒有驚喜,甚至沒有一絲漣漪。
他只是輕輕“嗯”了一聲。
“老板,我已經(jīng)讓人加印十萬份的《亞洲日報》,今天依舊是三十萬分《亞洲日報》,另外,我私自主張,讓人加印了五萬份……《明報》,專門用來隨機(jī)送港島市民?”
高喬浩試探地問。
“嗯??梢浴!?
林火旺再次發(fā)出一個短促的音節(jié)。
“那……金庸先生那邊……‘黃易’先生需不需要回應(yīng)一下?或者我們……”
林火旺聞終于抬頭,他伸手指了指案頭一疊厚厚的手稿,封面上只有兩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尋秦記”。
“明天第三回和第四回的連載末尾,你以我小林天望的名義刊登對查先生的回復(fù)……”
林火旺的聲音很平穩(wěn),帶著油墨車間里特有的沙啞質(zhì)感,“就說,要挖黃易可以,拿《明報》10%的股份來……”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