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遠了說就是紫荊、倒馬、龍泉、井陘各關(guān)口要處,也都要有所布置,本將準許你在這邊便宜行事,所需的錢糧只管報來就是?!?
牛勝聽了張誠的話,眼睛都瞪得溜圓,沒想到將軍在京師這邊會有如此之大的布局。
魏知策的震驚卻也是絲毫不亞于牛勝,他想象不出張誠何以要在京畿之地做如此大的布局,其用心用意何在,其最終目的到底為何?
難道說張誠竟是想逐步掌控京畿不成!
魏知策不敢深想下去,他自知張誠絕不會無緣無故在京畿耗費如此精力和錢糧,做這般布置,此舉定有其深意,更有其目的。
搖了搖頭驅(qū)退腦中縈繞著的一個個疑問,魏知策又喝了口米酒,而一旁的陳忠、李長勝、雷占城等人卻沒有那么多的想法。
他們是最簡單的:將軍說干嘛,咱就干嘛,不想為什么,就是執(zhí)行就是了。
眾人又邊吃喝邊閑談了一會,魏知策起身道:“將軍,估摸著城門就要關(guān)了,我這就先進城去,您就在這里歇著,明日巳時我到城門口迎著您?!?
“好說,如此就有勞知策兄啦!”
…………
大明,崇禎十二年的六月初一日,張誠再次來到大明都城北京,阜成門外,他策在馬上望著京城那雄壯的身影。
身為大明的都城,北京當(dāng)之無愧為天下第一城,甚至可以說是此時世界第一大城,周六里的紫禁城,周十八里的皇城,外面又包著一個周長達四十五里的內(nèi)城。
在嘉靖年時,由于北京城人口的擴展,又在京城之南再筑重城,其周長也達到了二十八里之闊。
總面積近百平方公里,人口也是多達百萬,在同時期的西方,便是到了十八世紀初的倫敦、巴黎等城市,人口也不到五十萬。
大明京師確確實實曾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不知引多少人為之向往,可繁盛一時后,此時的京師,卻己經(jīng)現(xiàn)出末世的頹敗。
在阜成門外,就可看到有如鋪天蓋地的災(zāi)民饑民,他們身上鶉衣百結(jié),在陽光下衣不遮體,一個個面黃肌瘦的,只是等待著官府的救濟。
又有那些孩童們陣陣饑疲的哭喊,或是聲音哀哀,或是有氣無力,其狀之慘,讓人不忍目睹。
張誠看到城門外有官吏和軍兵在那里放賑,只是人多粥少,怕是救濟不過來,這些皆是因韃虜入寇而至流離失所的京畿百姓。
虜騎雖已退卻,然地方上的官員們并沒有及時收攏流民,組織生產(chǎn)自救,才致使流民四處游蕩,成為完全靠官府接濟饑民。
雖說阜成門外這邊也有許多的屋舍和商鋪,但卻沒有城內(nèi)那般規(guī)整,略顯有些凌亂和分散,只是東虜入寇之時,這邊損毀不甚嚴重,看上去好算好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