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一桌人都給鄭大風(fēng)磨光了耐心,離開的時候也沒結(jié)賬。
    鄭大風(fēng)喊了個熟面孔落座,熟面孔又喊了自己熟人喝酒,然后鄭大風(fēng)就想要腳底抹油。
    不曾想婦人眼尖,笑瞇瞇道:"大風(fēng)哥,你這是兜里缺錢,還是褲襠里缺把兒啊,要是缺錢,付不起酒賬,咱們什么關(guān)系,免了酒水錢便是,可要是缺了個把兒,那我可就幫不上忙嘍。"
    鄭大風(fēng)腳步不停,假裝沒聽見。
    黃二娘一拍桌子,"鄭大風(fēng)!你給我滾回來,老娘的豆腐,膽兒夠大不怕刀,那就隨便吃,只是這酒水錢也敢欠?天王老子借你慫人膽了?"
    小鎮(zhèn)民風(fēng),歷來淳樸。
    鄭大風(fēng)轉(zhuǎn)過身,晃悠悠走到柜臺那邊,小聲笑道:"缺錢缺錢,啥個時候不缺錢嘛,其他的缺不缺,黃二娘你還不曉得?龍精虎猛大風(fēng)哥,絕非浪得虛名。"
    黃二娘斜靠柜臺,嗑著瓜子,"如今怎么不賭錢了?進了山,掉母豬窩里了?"
    鄭大風(fēng)嬉皮笑臉道:"我賭錢就是鬧著玩,從不求財,你見我賭錢,贏過?"
    然后鄭大風(fēng)語重心長道:"賭桌掙來千萬錢,不過是塊河邊田。生死錢,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六十年。一技長,手藝錢,三代傳。巴掌地,莊稼錢,萬萬年。"
    黃二娘白了一眼,"就你喜歡假裝讀書人。"
    鄭大風(fēng)瞥了眼婦人的衣裳,伸出手去,道:"妹子,你身上這是啥鋪子的布料啊,這么結(jié)實,給大風(fēng)哥瞅瞅。"
    婦人只是嗑著瓜子,不躲不避,她還真不信這家伙敢摸自己那胸口布料。
    果不其然,鄭大風(fēng)悻悻然縮回手,裝模作樣給自己找了個臺階,擦了擦桌面,埋怨道:"妹子啊,真不是哥念叨你,都不曉得找個手腳勤快的活計,瞧瞧這桌面兒,油乎乎的,蒼蠅落了腳都要挪不動腳,再一個不小心,可不就要給兩座大山壓死?"
    婦人只是冷笑,"好意思喊我妹子?自己掰手指頭算算看,多久沒鋪子照顧生意了?"
    鄭大風(fēng)趴在柜臺上,轉(zhuǎn)頭瞥了眼鬧哄哄的酒桌,笑道:"如今還照顧個啥,不缺我那幾碗酒水。"
    婦人趁著佝僂漢子轉(zhuǎn)頭望向別處,她眼眶一紅,只是很快就遮掩過去。
    好像一個眨眼功夫,就很多年過去了。
    她剛開這鋪子的時候,還是個年輕女子,比如今也更好看些,沒有那眼角紋,雙手更是水嫩得很,遙想當(dāng)年,她壯著膽子,給客人們端酒上桌的時候,幾乎所有酒鬼的眼珠子,都往她胸口瞥,唯獨一個年輕漢子,也看胸脯,但是也喜歡看她的小手兒,會說很多討喜的話,都跟書上語似的,文縐縐的,聽不太懂,偏是讓人心里邊歡喜。
    鋪子能熬過最早那段慘淡歲月,眼前這個漢子,幫了很多忙,不光是喝酒那么簡單。
    只是當(dāng)年她最好看的時候,光顧著被那些語羞惱了,如今歲數(shù)大了,曉得更多人情世故了,人也不那么好看了。
    她只是覺得鄭大風(fēng),跟一般漢子都不一樣。
    眼睛和嘴巴其實也都不老實,可是手老實。
    婦人是很后面才知道,原來這才是真正的老實人。
    鄭大風(fēng)轉(zhuǎn)過頭,"老規(guī)矩,記賬上,對了,給大風(fēng)哥再來一碗。"
    婦人摔了碗在桌上,親自去勺了酒水倒入碗中,她面朝酒壇,轉(zhuǎn)身彎腰的時候,知道那漢子肯定在看自己。
    黃二娘倒了酒,重新靠著柜臺,看著那個小口抿酒的漢子,輕聲說道:"劉大眼珠子這伙人,是在打你屋子的主意,小心點。說不準(zhǔn)這次回鎮(zhèn)上,就是沖著你來的。"
    鄭大風(fēng)點點頭,"還是妹子曉得心疼人。"
    "跟你說正經(jīng)事!"
    黃二娘微微加重語氣,皺眉道:"別不上心,聽說如今這幫人有了錢后,在州城那邊做生意,很不講究了,錢落到了好人手里,是那英雄膽,在這幫貨色兜里,就是害人精了。你那破屋子小歸小,可是地段好啊,小鎮(zhèn)往東邊走,就是神仙墳,如今成了武廟,這些年,多少大官跑去燒香拜山頭?多大的氣派?你不清楚?不過我也要勸你一句,找著了合適買家,也就賣了吧,千萬別太捂著,小心衙門那邊開口跟你買,到時候價格便懸了,價格低到了腳邊,你到底賣還是不賣?不賣,以后日子能消停?"
    鄭大風(fēng)嗯了一聲。
    所以要說齷齪事,糟心事,市井里邊不少,家家戶戶,誰還沒點雞屎狗糞?可要說聰明,心善,其實也有一大把。戶戶家家,誰還沒幾碗干干凈凈的大米飯?
    婦人突然有些傷感,"都快老了。"
    鄭大風(fēng)笑道:"也對,你家那崽兒如今都是讀書人了,聽說有了個小秀才的綽號?如何,大風(fēng)哥從來不騙你吧,那小子一看就是塊好料,正兒八經(jīng)的讀書種子,酒鋪春聯(lián)是那孩子寫的吧,有模有樣的,妹子你啊,以后就等著享福吧。傳家之寶,不在錢財,在積德行善嘛。"
    黃二娘看了他一眼。
    鄭大風(fēng)故作嬌羞,用酒碗擋了擋,"妹子你這眼神,不太正經(jīng),大風(fēng)哥就像沒穿衣服出門。"
    黃二娘無可奈何。
    她教孩子這件事,還真得謝他,早年小寡婦帶著個小拖油瓶,那真是恨不得割下肉來,也要讓孩子吃飽喝好穿暖,孩子再大些,她舍不得半點打罵,孩子就野了去,連學(xué)塾都敢翹課,她只覺得不太好,又不知道如何教,勸了不聽,孩子每次都是嘴上答應(yīng)下來,還是經(jīng)常下河摸魚、上山抓蛇,然后鄭大風(fēng)有次喝酒,一大通葷話里邊,藏了句掙錢需精,待人宜寬,惟待子孫不可寬。
    黃二娘便聽進去了,一頓結(jié)結(jié)實實的飽揍,就把孩子打得乖巧了。
    黃二娘突然說道:"一心二意,不三不四,人五人六,亂七八糟,八九不離十,是個慫蛋。"
    這曾經(jīng)是鄭大風(fēng)在酒鋪喝酒罵人的語。
    其實沒什么力道,太酸,罵人不痛不癢。
    不過黃二娘覺得挺有意思,便記住了,跟她們這些先罵再撓臉的婦道人家,還有那些鄉(xiāng)野漢子,罵人好像不是一個路數(shù)。
    鄭大風(fēng)假裝沒聽懂,反而開始自怨自艾,"光棍愁,涼颼颼。怎么個窮法?老鼠挨餓,都要搬家。蚊虱勉強喝幾口小酒。攢夠了媳婦本,又有哪個姑娘愿意登門啊。"
    黃二娘笑問道:"多大歲數(shù)的姑娘?"
    鄭大風(fēng)瞥了眼婦人,笑呵呵道:"歲數(shù)嘛,不大不小都可以,只是該大還是得大。"
    黃二娘丟了一把瓜子砸向漢子。
    鄭大風(fēng)躲了躲,一碗酒總有喝完的時候,放下酒碗,伸手拍了拍臉,嘖嘖道:"好一個飲如長鯨吸百川,醉如玉山將崩倒。妹子你有眼福啊。"
    黃二娘嗤笑道:"你就是個棒槌。喝醉了掉茅坑里,淹死,吃撐死,都隨你。"
    鄭大風(fēng)說道:"走了走了,錢以后肯定還上。"
    黃二娘突然問道:"又要出遠門?"
    鄭大風(fēng)說道:"不算太遠。"
    那座蓮藕福地,說近,近在落魄山,說遠,其實也遠。
    黃二娘低了嗓音,"還沒吃夠苦頭,外邊到底有什么好的?"
    鄭大風(fēng)轉(zhuǎn)過頭,笑道:"曾經(jīng)在書上見過一句話,黃四娘家花滿蹊,其實不如黃二娘。"
    黃二娘問道:"就不能不走?酒水錢,欠著就一直欠著。"
    鄭大風(fēng)搖搖頭,還是走了。
    婦人一直看著那個勾肩搭背的漢子漸漸遠去,早早就有些看不清了。
    鄭大風(fēng)到了楊家鋪子,是臨時幫忙,早慧的師妹蘇店,和那個不開竅的師弟石靈山,如今都去歷練了。
    當(dāng)下鋪子只有個楊家子弟在那邊看著生意,鄭大風(fēng)如今臉皮厚多了,哪怕依舊不受師父如何待見,反正只在前邊鋪子待著,不去后院煩他老人家就行。
    臨近鋪子,鄭大風(fēng)便悄然震散一身酒氣,進了鋪子,年輕伙計在那邊打瞌睡,聽見了鄭大風(fēng)搬動小板凳的聲音,醒了就繼續(xù)睡去,楊家子弟,煩這鄭大風(fēng)不是一年兩年了,都不愛沾上關(guān)系,一個看大門的光棍漢,出了趟遠門,在外邊丟了半條命,灰溜溜跑回來繼續(xù)看大門,能有多大出息?如果不是楊家老太爺說過幾句不輕不重的語,鄭大風(fēng)這種邋遢漢,都別想靠著與后院老頭的那點關(guān)系,來鋪子這邊搭把手。
    楊家這些年不太順?biāo)?連帶著楊氏幾房子弟都混得不太如意,以往的四姓十族,撇開幾個直接舉家搬遷去了大驪京城的,只要還留了些人手在家鄉(xiāng)的,都在州城那邊折騰得一個比一個風(fēng)生水起,日進斗金,所以年紀(jì)不大,又有點志向的,都比較眼紅心熱,楊氏老太爺則是偷藏著心冷,不愿意管了,一群不成氣候的子孫,由著去吧。
    老太爺唯一的底氣,就是后院楊老頭的那個藥方。
    但是這筆買賣,整個家族經(jīng)手之人,就三個,剛好是三代人,沒了青黃不接的憂慮,很夠了。
    子孫一多,當(dāng)家做主的,就喜歡給那些真正有出息的更多,沒錢的就養(yǎng)著,餓不死,能掙錢的,只會更有錢。
    鄭大風(fēng)搬了條板凳坐鋪子門口,曬太陽不花錢,不曬白不曬,山上賞花賞月,山下市井湊熱鬧,是兩種好。
    鄭大風(fēng)抬頭看著太陽,萬事青天都看見?
    就這樣看了很久,打小就是這樣,看久了,也不刺眼,沒啥感覺,后來鄭大風(fēng)學(xué)了拳習(xí)了武,就不去多想。
    鄭大風(fēng)收回視線,拍著膝蓋,"去年盼著今年好,今年還是破棉襖。今年念想明年好,明年"
    柜臺那邊年輕人嘀咕道:"吵死個人。"
    鄭大風(fēng)轉(zhuǎn)頭笑道:"死了沒?"
    年輕人瞪眼道:"你怎么說話!"
    鄭大風(fēng)一臉疑惑道:"不用嘴巴,難道用腚啊?"
    年輕人一拍桌子,"鄭大風(fēng),你嘴巴給我放干凈點!"
    鄭大風(fēng)笑了笑,抬手虛按了幾下,耐著性子說道:"小點聲,咱們老百姓的桌子,要么是用來擱飯碗的,要不就是放香爐的,其余做什么,都不打緊,例如那算盤,就無所謂。所以別拍桌子,天地神靈皆不敬,要不得啊。"
    年輕人譏笑道:"你少他娘的在這里胡說八道扯老譜,死瘸子爛駝背,一輩子給人當(dāng)看門狗的賤命,真把這鋪子當(dāng)你自個兒家了?!"
    牛角尖扎人,都不如刀子嘴戳人來得厲害。
    只不過鄭大風(fēng)與人切磋最多的,不是與師兄李二的問拳,還是這嘴上功夫。
    小鎮(zhèn)百姓不多,唯獨這嘴把式高手最多。
    泥瓶巷,杏花巷,那都是人杰地靈,高手輩出。
    只說那個悶葫蘆陳平安,在那段少年歲月里,也就是沒出招,其實這門功夫,日復(fù)一日,都在攢著內(nèi)力呢。
    鄭大風(fēng)立馬樂了,蘇店太倔,石靈山太憨,總算來了個會說話懂聊天的,得勁得勁,鄭大風(fēng)搬了凳子靠近些門檻,笑呵呵道:"楊暑,聽說你總愛去鐵符江水神廟那邊燒香?曉不曉得燒香的真正規(guī)矩?別的不說,這種事情,這可就要講究講究老譜了吧?你知不知道為何要左手持香?那你又知不知道你是個左撇子,如此一來,就不太妙了?"
    名叫楊暑的年輕人心里邊有些晃蕩,只是臉色依舊不屑,都懶得搭話。
    鄭大風(fēng)笑嘻嘻道:"十五愛那鄰家婦。三十喜好別人子。五十六十他家好兒媳。楊家三房,好家風(fēng)。"
    楊暑頓時漲紅了臉,一把扯起那算盤,就狠狠砸向那個王八蛋。
    楊氏三房家主,確實在福祿街和桃葉巷那邊風(fēng)評不佳,是"褲腰帶沒打結(jié)"的那種有錢人。
    鄭大風(fēng)伸手接住算盤,"這可是你們楊家的掙錢家什,丟不得。摔壞了,找誰賠去?我是光腳漢,你是小有余財,就算朝我潑臟水,管用嗎?你說最后誰賠?你如今等著去蹚渾水,去州城掙那昧良心的偏門財,要我看啊,還是別去,家之興替,在于禮義,不在富貴貧賤。好好讀點書,你不行,多生幾個帶把的崽兒,還是有希望靠子孫光宗耀祖的。"
    楊暑臉色轉(zhuǎn)為鐵青,氣得渾身發(fā)抖。
    鄭大風(fēng)搖搖頭,抬起一手,"別跟我干架啊,我出手沒輕沒重的,這一拳下去,你估摸著就要開始練醉拳,無師自通的那種。"
    楊暑就要繞過柜臺,不是打架,回家去。
    突然簾子掀起,老人說道:"楊暑,你跟一個看門的較勁,不嫌丟人?"
    楊暑冷哼一聲,不過有了個臺階下,還是要離開楊家鋪子,只是腳步放緩,走得比較穩(wěn)當(dāng)。
    等到楊暑貼著大門一側(cè)跨過門檻,最終遠去,難得走到鋪子前邊的楊老頭,來到門口,說道:"跟一個廢物較勁,好玩?對方聽得懂人話嗎?"
    鄭大風(fēng)早已起身,盡量挺直腰桿。
    老人收徒,尊師重道敬香火,這是首要。
    鄭大風(fēng)跟隨老人一起走到后院,老人掀起簾子,人過了門檻,便隨手放下,鄭大風(fēng)輕輕扶住,人過了,依舊扶著,輕輕放下。
    楊老頭坐到正屋那邊臺階上,敲了敲煙桿,拿起腰間煙袋。
    很快就又開始吞云吐霧。
    細竹煙桿是別人送的,煙葉則是李槐那個小兔崽子送的,過了這些年,煙桿也從原本青翠欲滴的顏色,給摩挲、煙熏成了淡淡的竹黃色。
    楊老頭說道:"一座小小的蓮藕福地,就算去了,又有什么意義。"
    鄭大風(fēng)說道:"好歹是浩然天下。"
    楊老頭斜瞥這個弟子。
    太聰明,從來不是好事。
    鄭大風(fēng)無奈道:"聽師父的。"
    得嘞,這下子是真要出遠門了。
    楊老頭說道:"到了那邊,重頭再來。路會更難走,只不過只要路不難走,人就會多。之所以讓范峻茂成為南岳山君,而不是你,不是沒有理由的。"
    鄭大風(fēng)反正就是聽著教誨。
    楊老頭問道:"你覺得為什么偏偏是這個時候,給儒家開辟出了第五座天下?要知道,那座天下是早就發(fā)現(xiàn)了的。"
    鄭大風(fēng)答道:"免得大戰(zhàn)在即,諸子百家不幫忙,反而扯后腿,窩里橫。如今憑空多出一塊天下,有本事就爭去。"
    楊老頭又問道:"知道為何獨獨浩然天下,最容得下道家佛家嗎?說那青冥天下,儒家書院,佛家寺廟,有那立足之地?"
    鄭大風(fēng)神色凝重,這個問題,靠自己想,是絕對想不出答案的。
    楊老頭竟是揮了揮手,驅(qū)散煙霧,問道:"曾經(jīng)我罵過三教圣人是貔貅,對吧?"
    鄭大風(fēng)點點頭。
    老人笑道:"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哪位,會率先打我一記耳光。"
    如今師父,在自己這邊,倒是不介意多說些話了。
    但是鄭大風(fēng)反而有些懷念早年"師父話少,不過十字"的慘淡歲月。
    鄭大風(fēng)突然愣住。
    楊老頭冷笑道:"總算想起來了?認為你不如李二聰明,還從來不服氣。"
    李二曾經(jīng)提醒過鄭大風(fēng),好好想一想,為何師父與你說話從來不超過十個字。
    當(dāng)年鄭大風(fēng)燈下黑,只覺得是師父覺得自己礙眼,不樂意多說一個字。
    十。
    武夫十境。
    當(dāng)初自己以遠游境巔峰的武夫境界,南下遠游老龍城,守著那座灰塵鋪子,后來遇到了陳平安,然后破境,差點,就真的只是差一點,就要連破兩瓶頸,從八境直接躋身十境!
    楊老頭冷笑道:"你當(dāng)年要有本事讓我多說一個字,早就是十境了,哪有現(xiàn)在這么多烏煙瘴氣的事情。你東逛蕩西晃蕩,與齊靜春也問道,與那姚老兒也閑聊,又如何?如今是十境,還是十一境啊?嗯,乘以二,也差不多夠了。"
    鄭大風(fēng)還是比較習(xí)慣這樣的師父。
    不過鄭大風(fēng)難得頂嘴一次,"齊先生與姚老頭,學(xué)問還是很好的。是我自己悟性差,學(xué)不到精妙處。"
    "我有說你悟性好嗎?"
    楊老頭捻出些煙絲,滿臉譏諷之意,"一棟房屋,最傷筋動骨的,是什么?窗戶紙破了?房門爛了?這算大事情嗎?便是泥瓶巷杏花巷的窮苦門戶,這點縫補錢,還掏不出來?只說陳平安那祖宅,屁大孩子,拎了柴刀,上山下山一趟,就能新?lián)Q舊一次。他人的道理,你學(xué)得再好,自以為懂得透徹,其實也就是貼門神、掛春聯(lián)的活計,短短一年風(fēng)吹雨打,就淡了。"
    鄭大風(fēng)說道:"是換梁換柱,大動干戈。"
    楊老頭點頭道:"你以為別人的道理,真有那么好學(xué)?得拆掉原先梁柱的,是心路的大翻修,這才是修心的真正意義所在,自己與自己較勁,得熬。"
    楊老頭嘆了口氣,"遠的不說,就說那齊靜春,在驪珠洞天問心一甲子,也沒能想出一個‘天經(jīng)地義’的大道,再看那陳平安,你覺得他自認為懂得幾個道理?不多的,就那么幾個。為人,我到底是怎么個人。治學(xué),應(yīng)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修行,如何立足,在世道里活下去,如何與世界相處融洽,活得更好。就這么三件事,幾個道理而已,是不是好人,積少成多,當(dāng)個真正的好人,復(fù)雜嗎?簡單得很,可做起來容易嗎?很難。"
    楊老頭大致猜得出來齊靜春當(dāng)年的學(xué)問脈絡(luò)。
    道祖曾,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
    齊靜春大概就是在想此事的破解之法,有可能是在試圖反推回去,不是順序,又是順序。
    甚至齊靜春所思所慮,要比這個更大些。
    可惜一切都已過眼云煙。
    鄭大風(fēng)問道:"那弟子?"
    楊老頭反問道:"師父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難道還需要師父教弟子怎么吃飯、拉屎?"
    鄭大風(fēng)說道:"去了那座天下,弟子好好琢磨。"
    楊老頭抬起手,抖了抖袖子,摔出那座被煉化收起的袖珍小廟,老人揮了揮手掌,金光點點,一閃而逝,沒入鄭大風(fēng)眉心處。
    鄭大風(fēng)紋絲不動。
    楊老頭說道:"物歸原主,放在我這邊,不礙眼,反正不會去看,就是糟心。"
    那些金光,是鄭大風(fēng)的魂魄。
    鄭大風(fēng)站起身,彎腰抱拳,"弟子謝過師父傳道護道。"
    楊老頭吞云吐霧。
    鄭大風(fēng)立即坐下。
    就那么站著,不太恭敬。
    鄭大風(fēng)轉(zhuǎn)頭望去,沒過多久,走入一個眉眼飛揚的儒衫青年,背著竹箱,手持行山杖。
    鄭大風(fēng)繃著臉。
    風(fēng)塵仆仆的年輕人快步走到楊老頭身邊,蹲下身,揉捏肩膀,嘖嘖道:"放心了放心了,這筋骨,依舊強健,跟青壯小伙似的,娶媳婦不過分啊。大風(fēng)你也真是的,怎么當(dāng)?shù)耐降?都不知道幫著自己師父物色物色?你找個媳婦很難,找個師娘也很難嗎?"
    楊老頭不計較。
    鄭大風(fēng)見怪不怪了。
    天大地大的,估計也就李槐敢這么對待老頭子了。
    楊老頭問道:"又要去披云山林鹿書院游學(xué)?"
    李槐干脆一屁股坐地上,"這還是其次,我要去與裴錢斗法,當(dāng)然是文斗,幾年不見,我與她都積攢了好些家當(dāng),這不就約戰(zhàn)于霽色峰祖師堂外邊的廣場上,一場絕頂高手過招的江湖盛事啊。她走了趟劍氣長城,先前在書院碰了面,她說得收拾收拾寶貝,以后再戰(zhàn)。"
    李槐遺憾道:"可惜李寶瓶獨自游歷江湖去了,萬一輸了裴錢還好說,要是不小心贏了她,沒有李寶瓶幫忙壓陣,我都怕下不了落魄山。"
    鄭大風(fēng)笑道:"還有你怕的人?"
    李槐點頭道:"怕啊,怕齊先生,怕寶瓶,怕裴錢,那么多書院夫子先生,我都怕。"
    鄭大風(fēng)打趣道:"陳平安怕不怕?"
    李槐認真想了想,道:"有他在,才不怕吧。"
    福祿街,有遠游北俱蘆洲的讀書人李希圣,在大隋山崖書院求學(xué)的李寶瓶,遠走中土神洲的趙繇。
    桃葉巷有龍泉劍宗嫡傳謝靈,去往大驪京城的魏家丫鬟桃芽,還有安心修道、治學(xué)兩不誤的林守一。
    泥瓶巷有去了劍氣長城的陳平安,在書簡湖掀起驚濤駭浪又開始蟄伏的顧璨,成為大驪藩王的宋集薪,婢女稚圭。
    杏花巷有個被譽為一洲年輕天才領(lǐng)袖的馬苦玄。
    李柳李槐這對姐弟。
    經(jīng)商的董水井。
    楊家鋪子,也有蘇店,石靈山。
    小鎮(zhèn)運道最好的,往往根骨重,比如李槐,顧璨。當(dāng)年老槐樹落葉,數(shù)量最多的,其實是顧璨,神不知鬼不覺,當(dāng)年那個小鼻涕蟲,就裝了一大兜。等到回泥瓶巷,被陳平安提醒,才發(fā)現(xiàn)兜里那么多槐葉。
    命最硬的,大概還是陳平安。
    但是這一切,昔年驪珠洞天大街小巷的孩子和少年們,一轉(zhuǎn)眼便過去了將近十五年時間,能夠人人各有際遇、機緣和成就,并不是順風(fēng)順?biāo)摹?
    不知不覺十五年,小鎮(zhèn)很多的孩子,都已經(jīng)弱冠之齡,而當(dāng)年的那撥少年郎,更要三十而立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