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頓時冷汗涔涔,這匹夫之怒,只能血濺五步,而帝皇一怒,則是流血漂杵,伏尸千里。這次不知道會死多少人了!
一個老大臣膝行著向前,將那折子撿了起來,飛速地看完后,不忍地閉了閉眼,又交給了身旁的官員。
看罷手中折子,朝中文武皆為之心驚,冷汗直流,王都城外無故出現(xiàn)了這么多流匪,他們卻一無所察,那翠微山腳下的慘烈更是讓他們觸目驚心。
“臣有罪!”史部尚書磕頭請罪,地方官員的任命由史部調(diào)派,如今出了這樣大的事,史部有失察之罪。
“臣有罪!”戶部尚書也磕頭請罪,戶部把賑災(zāi)銀子發(fā)放了下去,可是最終卻沒有落到實處,讓淮北官員給吞沒了,戶部官員同樣有失察之罪。
至于其他大臣則在心中開始尋思起來,家中是否有親朋好友是在淮北任官的,有的話早做打算,早早斷了聯(lián)系,免得被牽扯上;有牽扯關(guān)系深的,則心中惶恐不已,就怕天子的屠刀落在自己的腦袋上。
皇帝冷冷地掃著殿上的官員,他自然心中也懷疑淮北有官員與朝中大臣可能有勾結(jié),可是只是懷疑沒有證據(jù),而且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平息暴亂,安定淮北民心。他可不想因流匪之事,讓前朝亂黨有機(jī)可趁。
強忍著怒火,皇帝揮了揮手:“眾卿起來吧?!?
“謝陛下?!北姶蟪贾x恩起身。
皇帝余怒未消地說道:“此罪不在爾等,在于淮北刺史,淮北巡撫等官員!如今大難已成,對于淮北之災(zāi)有何良策?”
兵部尚書往前站出一步,作揖應(yīng)答:“臣以為,當(dāng)下以平亂為第一要事。平亂之后,才能賑災(zāi),淮北局勢才能得到控制?!?
此一出,隨即便有大臣附議。
威揚侯出列奏道:“啟稟陛下,臣愿為馬前足,帶兵前往淮北,定會為陛下平定淮北之暴亂!臣愿肝腦涂地,為陛下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