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于南安王府麾下詹翔,七月成親,未來可期,總比其他人強得多。雅*文**情*首*發(fā)
探春心中沒有不樂意,反而很歡喜,暗暗感激賈母和南安王妃的用心,因為當初寧榮二府風光正好的時候,別家太太不是沒有詢問過自己,也不是沒有官媒婆登門,都被王夫人推辭了,此時若是王夫人在,怕這樁婚事亦是不成。
相比人稱小凍貓子的賈環(huán),探春自小深得王夫人看重,想到王夫人時日無多,落得秋后問斬之下場,即將出閣的喜氣中難掩一份凄涼,悵然非常。
盡管成親的日子甚急,但是賈赦歷經(jīng)世事,又通庶務,兼來客甚少,十桌都不滿,倒是料理得井井有條,外面他做主,里面諸多瑣事都交給了寶釵,遇到不懂之處請教賈母,總之沒煩擾賈敏半分,直至探春出閣為詹家婦,外人愣是沒瞧出半分倉促來。
林如海公務繁忙,并沒有親去,不過,他沒有想到探春不必去和親之后,婚事依然落在了南安王府,憑她的機敏本事,定能博得一個天長地久。
細細想來,比之前世,榮國府的提前抄家令諸人的下場好了幾倍。
首先是賈璉、寶玉。
賈宅安然無恙,賈璉和前世判若兩人,妻兒俱全,前程似錦。
賈赦雖仍好色如命,卻因妻、子之勸,又為子孫計,行事謹慎,沒有做下因元春封妃后的種種劣跡,即使哪些事是賈雨村所為,而非他自己之命。
寶玉現(xiàn)今依靠賈母的梯己度日,依然豐衣足食,俏婢環(huán)繞,不曾入獄年余,未曾在出獄后以打更為生,也不曾落到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的凄涼處境,想必沒有達到貧困難耐凄涼的地步,一時半會不會拋卻寶釵之妻,麝月之婢,出家做和尚。
賈政判了流放,多因妻罪,總強過前世斬首示眾的下場。
其次是寶釵。
英蓮平安,薛蟠雖驕縱如舊,卻未曾打死人命,不是所有被拐子拐賣的女孩子都像英蓮一樣生得標致不俗,引得薛蟠垂涎,寧可打死人也要強搶回家。如此一來,薛家雖敗,薛姨媽和薛蟠卻在薛蝌的幫助下,平安無事,賈家落敗后寶釵出嫁又有一份不菲的嫁妝,身后有薛蝌等人的照應,薛蟠現(xiàn)今也有所長進,不若前世那樣沒有娘家依靠。
倒是寶琴被梅翰林家退了親后,隨兄嫂回南,得金陵巨富金鳳為幼子求娶為妻,兩家已經(jīng)訂了親。金鳳就是當初欲投林如海門下被拒的巨商,后來弟弟金凰娶了賈敏的貼身丫鬟晴空,得林家?guī)追直佑樱缃裆庾龅蔑L生水起,已是江南一帶的首富。林如海為人謹慎,一直留心,發(fā)覺金家雖是商賈,行事卻頗厚道,未曾做出為富不仁之事,反倒各地百姓尤其是江南一帶每逢天災人禍時,金家多有錢糧濟之,故這些年來,林如海一直對他們有所照應。
接著是迎春、探春和惜春。
迎春不必說,沒嫁給忘恩負義的中山狼,而是宋家公子,夫妻恩愛,現(xiàn)今已生一子,又有精明強干的兄長做依靠,日子過得甚是自在。
探春不曾遠嫁和親,也有了歸宿,和遠嫁和親到人生地不熟的蠻夷之地相比,只要詹翔如愿脫籍,探春現(xiàn)今的歸宿強了好些。
惜春不曾出家,今已出孝,在賈敏和竇夫人的用心下,日后自有她的去處。。林如海聽賈敏話里話外提過幾次,連塵感念惜春當日雪中送炭之舉,常去牟尼院看她,若不是惜春仍在孝期,怕要請媒人提親了,即使如此,她仍流露出為娘家兄弟連城求娶之意。
最后是李紈、鳳姐、巧姐等人。
李紈和巧姐不必說了,前者和前世的命運相差無幾,后者不存在,也沒有了淪落花街柳巷得劉姥姥援手贖身并嫁與板兒為妻的故事。
而鳳姐嫁給牛耀祖后,兒女雙全,亦是幸事。雖然王家之事牽扯到了鎮(zhèn)國公府,和王子騰素有瓜葛的牛繼宗被奪去了爵位和職務,并罰銀數(shù)十萬,然未曾波及子孫。牛耀祖為人謙遜好學,今從科舉出身,已中了舉人,前程可期,也不曾因王家之事怨恨鳳姐。他心里明白自己家落罪,和鳳姐無關,是自己父親所為,也是罪有應得,兼夫妻多年,情分甚深,倒是待鳳姐更好了些。鳳姐從前倚仗娘家權勢,縱有牛耀祖的勸導,行事仍然難免有幾分囂張,現(xiàn)今娘家敗落,頗是膽戰(zhàn)心驚,哪里還敢跋扈?
妙玉和黛玉是自己家的姑娘,有最好的家世,最好的終身,她們的一生必將平安順遂,和賈家沒有相干,林如海萬萬不愿再讓她們姊妹皆凄慘而死,也無需和前世相比。
林如海唇角微翹,臉上露出一抹笑容,更多的是對前世的釋然。
賈敏進來時見到他的神情,心頭怒火稍斂。
林如海和她夫妻多年,朝夕相處,焉能瞧不出異樣,細想近日并無煩心之事,難道是在外面受了氣?可是自己到了這樣的地位,誰敢惹妻子不悅?不禁開口問道:“夫人不是去岳母家送三丫頭出閣,怎么反帶著怒色回來?”
聞得他詢問,又聽出其中的關切之意,賈敏立刻抱怨道:“我不惱才怪呢!睿兒成親幾年,尚未有子,咱們做爹娘的都沒有說什么,外人反倒比咱們還急,說話的語氣好似吃了酸葡萄,一窩蜂似的把女兒、侄女、外甥女等往我跟前送,想給睿兒做二房?!?
妾,立女也。
大戶人家大多沒臉送女兒侄女外甥女去給人做妾,誰肯自降身份跟奴才做親戚呢?妾可不就是奴才??墒墙裨谫Z家赴宴的許多人等卻非高門大戶,自是不在意這一點,且都想和相府沾上瓜葛,相府大爺?shù)逆?,也比尋常人家的妻體面,因此,話里話外無不夸贊自己家的女兒、侄女、外甥女等溫柔賢惠好生養(yǎng),惱得賈敏若不看在娘家的顏面上,早就拂袖而去了。
賈敏憤憤不平地道:“她們如此也還罷了,偏生還有幾家頗有品級的太太竟跟我說,他們家二房的妹妹、侄女出身清白,人品不差,心中仰慕老爺,很是愿意替我分憂?!?
說到這里,賈敏眼里幾乎噴出火來。
賈敏生平最恨各家主母開口送他人姬妾,難道就不怕別人送妾與他們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想想作為嫡妻,誰愿意有姬妾礙眼。好在賈敏平素相交的達官顯貴講究顏面,多不會如此作為,只一些底蘊不足的暴發(fā)新榮之家方如此。
和賈敏開口的幾家大戶俱是長慶帝近來提拔上來的人家,從前很少有機會在賈敏跟前露臉,今日便七拐八繞地借著賈家辦喜事出現(xiàn)在賈敏面前。
那些人意欲送妾給林睿賈敏雖惱,卻遠遠比不得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她和林如海二三十年的夫妻了,中間雖也有旁人的覬覦,但是林如海性情堅定,無不嚴詞拒絕,她心里歡喜,亦十分放心,誰承想人到中年,竟又有人企圖破壞自己夫妻的情分。
林如海雖已半百,卻儒雅依舊,風采不減,其氣勢更非年輕俊秀子弟所能及,何況他貴為相國,是文武百官之首,深得長慶帝器重,讓人如何不傾心?
賈敏撫摸依舊漆黑的鬢角,她一生順遂,模樣兒看起來比同齡人顯得年輕了十多歲,甚至堪比三十歲的婦人,每回出門必定有許多誥命夫人詢問養(yǎng)生之道,然而她終究是奔五十歲的人了,哪里比得上十六七歲形容嬌嫩的女孩兒?
她相信林如海,但是她不相信別人,她知道,那些人既有了心思,那么必有算計。
林如海聽完來龍去脈,不覺十分好笑,但看到賈敏眼里的委屈,心中一動,忙柔聲安撫道:“夫人放心,咱們多年的夫妻,再不會生出波折來,我豈會任由他人算計?不過,夫人今日跟我說這些,卻能讓我防患于未然,免得被算計了還不知道?!?
賈敏面色微紅,嘟囔道:“我就是擔憂老爺英明一世,到了晚年被人算計了去?!?
話雖如此,林如海的話卻讓她如同喝了蜜糖一般,甜到了心坎兒里。
林如海一笑,見她羞臊,忙岔開道:“夫人莫理會這些不相干的事情,忙活玉兒下個月出閣的喜事才是正經(jīng)?!?
賈敏道:“說起這個,我更生氣。”說著,滿面怒色,似有眉豎眼圓之狀,可見氣狠了。
不等林如海詢問,她便道:“除了將主意打到老爺和睿兒身上的,還有打到玉兒和恒兒身上的。有戶人家的太太聽說玉兒下月出閣,竟要送幾個丫頭給玉兒使喚,那幾個丫頭她今兒帶在身邊了,個個打扮得花紅柳綠,舉止輕浮無比,當我不知道她打的是什么主意?惱極了,我斷然拒絕,我們家又不是沒有給玉兒的陪嫁丫頭,偏去收那些來歷不明的。”
對于黛玉的陪嫁丫鬟和陪房,賈敏挑選得十分仔細。
十二個陪嫁丫鬟有的模樣齊整,有的容色平平,皆老實厚道且忠心耿耿又有一技之長,她們除了自幼從外面買來在府里沒有絲毫根基的以外,其中也有幾個家生女兒,但是家生女兒的父母家人卻不會陪嫁到俞家,仍舊留在林家。
至于十戶陪房,連同妻子兒女共計七十二人,都是林如海親自挑選出來的,心性、本事無可挑剔,現(xiàn)今大部分管著黛玉嫁妝中的田莊商鋪等差事,陪嫁過去,亦不用更換。
林如海面色嚴峻,眸中厲色浮現(xiàn),如刀鋒之利,問道:“是哪一家?”關于自己和林睿,林如海認為只要自己父子性情剛毅,不為外物所惑,兼有心防備,不必擔憂被人算計,即使算計之事宣揚開來,于名聲上也無妨礙,但是牽扯到黛玉身上,那就不同了。
黛玉是女孩子,豈能尚未出閣,便由人如此算計。
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
話雖糙,理卻不糙。
從前俞恒天煞孤星之名人盡皆知時,誰家都不肯與之親密,更別提結親了,現(xiàn)今他位高權重,俞家再不曾有人出事,甚至老夫人九旬高壽,立刻就有人盯上他,哪有這樣的好事?
賈敏哼了一聲,道:“大司馬賈雨村家的?!?
仗著賈雨村現(xiàn)今的品級,曾經(jīng)的甄家丫鬟如今的賈家夫人嬌杏,現(xiàn)在有了身份,竟再也沒有了昔日下賤時候的謹小慎微。
賈雨村?林如海很久不曾想起賈雨村這個人了,就是上朝時碰面,亦是淡淡的。沒想到自己不去料理他,他竟招惹上自己家,打起黛玉的主意,簡直是自尋死路!
林如海之所以殺氣騰騰,乃是有緣故的。
此人忘恩負義,狼心狗肺,生平最好落井下石。他之起復,源自甄家,而后又攀上了王子騰和賈政,可以說是靠王子騰做到了大司馬,結果甄家、賈家和王家出事時,他立刻氣憤填膺地羅列了這幾家好幾條罪狀,甚至無中生有,又對長慶帝痛哭流涕,不說自己貪贓枉法,只云為這幾家權勢所逼,縱知其罪,也不敢彈劾,今逢圣人英明,故證其罪。
長慶帝深知其性,并不如何重用他,手里已有了他的許多罪證,本欲一并清出朝堂,而后想到令竇晨彈劾自己不滿意之人,未免給竇晨惹來許多是非,怕在朝廷上舉步維艱,且賈雨村近來也不敢再做惡事,便暗示他依著自己的旨意彈劾朝中的一些官員。
賈雨村不知其中的緣由,只當自己受到了長慶帝的重用,被長慶帝倚為心腹,頓時喜得屁滾尿流,上躥下跳地針對朝廷各位官員。賈雨村口角鋒芒,人又精明,專挑別人的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他也能找出來寫在進上的折子中,哪怕不是長慶帝意欲料理的官員,他都因記恨而彈劾。一時之間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兢兢業(yè)業(yè)地當差,不敢有絲毫懈怠,更不敢貪污受賄為非作歹,唯恐被賈雨村拿到把柄,令自己成了被長慶帝批命查辦的官員之一。
也是因此,賈雨村成了許多官員的眼中釘肉中刺。
不知是順風順水慣了,還是自視甚高,賈雨村自恃受長慶帝的信任,按長慶帝的心意行事,并不將這些人的恨意放在心上,反而有變本加厲的趨勢。
賈雨村連蘇黎、顧越、郭拂仙這些重臣都敢于彈劾,他們治家極嚴,卻不大管內院的事務,且家大業(yè)大,難免有所疏漏,多少都查出幾個害群之馬來,無非是下人倚仗權勢欺男霸女等等,雖未傷及人命,終究名聲不雅,官聲有礙。
唯一讓賈雨村束手無策的,就是林如海。
一則林如海重生后,第一件事就是仔細查訪,嚴厲處理了家中的一干貪奴刁奴,風氣為之一清,然后他派不同的心腹巡查下面掌管田莊商鋪并家中使喚的族人奴仆,以及已經(jīng)為官的兒子和族中子弟,但凡有行事不當者,皆親自出面料理,罪重送官,罪輕則發(fā)賣,二三十年下來,年年如此,無人再敢知法犯法,給主家惹禍。何況林如海位極人臣,如天之庇佑,他們都很明白,誰也不愿意失去這一株好乘涼的大樹。
二則林如海為人雖然圓滑世故,同樣卻又風骨凜然,他為官二十余年,不貪污,不受賄,也沒有倚仗權勢為害鄉(xiāng)里。若說他清高,三節(jié)兩壽他坦然受之;若說他三節(jié)兩壽收下重禮,冰炭敬也都極厚,可是他家有一本賬冊,平常的綢緞點心酒水一類的節(jié)禮倒還罷了,有來有往,他家也得回禮,家家如此,然其他貴重禮物或是登記在冊,拿同樣的銀兩出來賑災濟民,或是將禮物折變,購置炭火衣物藥材送至軍營。尤其是壽禮中遇到特別喜歡或者值得收藏的東西,他們家會留下,然后拿出其價值的兩倍銀子做善事。
很多送禮的人對此詬病,認為林如海不在意自己送的禮物,不尊重自己的心意,收了禮卻換成銀子揚了他們家的名氣,然而長慶帝卻對他贊譽有加,不得很多人心并引起不少官員不滿的臣子他用著放心,太過完美無瑕,豈不是比他這位做帝王的更得民心?
林如??吹耐溉诵模裁靼拙?,他從為官開始就留下了一抹不會影響前程也不會影響家業(yè)的瑕疵,譬如因為收禮,他得罪了不少送禮的人,譬如他只一妻而無妾,令很多三妻四妾的官員文人不以為然,也因拒絕這些人送的姬妾丫頭戲子而得罪了不少人,認為他假清高。除了幾位親友至交,林如海沒有和所有官員都交好,甚至有不少想法和作為特立獨行,和許多官員相左,道不同不相為謀,自然沒有多少交情。
他成為相國,固然是因為他的精明能干,可是也因為他的這些瑕疵,令長慶帝放心。再者,他雖有幾個門生,卻很少,而且官職都不如何起眼,除了林睿外,族中最出色的子弟勤勤懇懇,官職最高者不過從五品,不似別人到了他這樣的地位,桃李滿天下,門生遍朝堂,往往位高權重者多,幾乎有遮天蔽日之勢。
所以,賈雨村費盡了心機,查不出林如海半點不妥,他不覺有些氣餒,同時又覺憤恨,嫉妒得眼睛都紅了。林如海從出生到出仕,乃至于如今位極人臣,自始至終一帆風順,幾乎沒有半點波折,憑的是什么?不就是他有一個極好的出身,起步高于自己,如若自己有這樣的出身,前程未必遜色于他,也不會留下曾被革職的瑕玷。他羨慕林如海的出身,卻也嫉妒林如海憑此而得的成就,羨慕嫉妒之下,越發(fā)不想林如海繼續(xù)風光,故有今日之事的發(fā)生。
他已經(jīng)打算好了,趁著賈敏去賈家赴宴,嬌杏能碰到面,自己準備了好幾個丫頭,二房的侄女送給林睿做妾,另一位姬妾的妹子送給林如海做妾,跟賈敏說的那幾個丫鬟送給林黛玉為婢,若是能攀上俞恒,生下一兒半女,不僅有自己的好處,也打擊了林如海的體面。
對此,賈雨村滿懷信心。林家沒有姬妾,后宅清靜,然就是如此,才令黛玉不懂妻妾爭鋒之道,出閣后縱使有著嫡妻的名分,未必斗得過自己精心□□出來的幾個俏丫鬟。他想得很周全,天底下沒有不好色的男人,正經(jīng)千金小姐個個自持端莊,木頭似的,有何床幃之趣?哪里比得上姬妾妖嬈嫵媚。自己能將嬌杏扶正,何以見得俞恒不能?
賈雨村明白俞恒在長慶帝心中的地位,將來勢必權傾朝野,為了攀上俞恒,他甚至為自己的次子求娶了俞恒的表妹賀喜兒為妻。
賀家早就敗落了,家業(yè)漸消,除了老夫人精明強干外,孫兒皆不成器,唯知吃喝嫖賭罷了,所幸有俞家管著,不敢惹禍。當年他們從粵海避難京都,起先京城中不知,后來林如海和張大虎去了粵海,漸漸大家都知道了,雖有愿意和俞家連親意欲求娶,但是皆是官職微小之人,不然便是達官顯貴為自家庶子求親,偏生賀老太太心比天高,不肯應允,直到賈雨村這位大司馬為子求親,其官極高,其勢亦大,賀家方才稱心,兩家已經(jīng)辦過喜事了。
林家和俞家結親,和賀家卻無瓜葛,且賈敏不喜賈雨村家和賀家的為人處事,所以兩家兒女成親之時,她不曾道賀,也不曾提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