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免費的用愛發(fā)電,或者在書荒廣場推推書,或者在評論區(qū)公開留互動,都是很好的表達方式啊。
能量是相互的。
你舒服,對方才會舒服。
讓彼此都舒服的選擇,才是可持續(xù)性的。
所以,“我窮=我沒有價值=我不能付出”,這個觀點不成立。
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必妄自菲薄自已沒有價值。
退一萬步講,就算你沒有特別能拿得出手的優(yōu)勢,你會的,你的貴人全都會,那還有時間成本的差別呢。
貴人忙的時侯,你可不可以讓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他分擔呢?
不能付出,不是因為窮,也不是因為自已沒有價值,而是因為沒有那個意識。
一位友友說,一個圈子有一個圈的氛圍,何必硬擠不屬于自已的圈子?
這話說的……
如果種糧食的人和縫衣服的人都不去擠對方的圈子,會怎樣?
要不要擠進去,關鍵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擠進去是想占人家的便宜,那確實不能硬擠,這會讓彼此都不舒服。
但如果擠進去是為了記足對方的需求呢?
要想破圈,必須要向上社交。
我說的這個向上社交,不是熱臉去貼冷屁股,而是互通有無,合理的交換。
一個圈子有一個圈子的需求。
一個圈子有一個圈子的需求。
上面的圈子也有吃喝拉撒睡的需求,也有社交的需求,也有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需求。
有錢人抑郁的比沒錢的人多的多,如果你有讓人快樂的能力,你還會缺貴人嗎?
所以,與其抱怨“窮在鬧市無人問”,不如問問自已,我能為他人提供什么樣的價值。
讓心自由,得打破思維模式。
所有的不行和沒有,都是禁錮。
我沒有錢,我沒有特長,我沒有能力,我沒有辦法……
丹霞禪師連佛像都能燒,人生還有什么不能?
我長得胖,我可不可以少吃多運動?
我不會讓家務,我可不可以去學?
我白頭發(fā),我可不可以搞成黑的?
哪有什么不可以?
只是自已的選擇罷了。
不是不能,而是我們選擇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方面。
就像我跟大家分享面部的調整一樣,調不調其實也沒那么重要。
相由心生,心變了,臉自然就變了。
之所以分享,是因為不少友友有容貌焦慮。
我顴骨高怎么辦?
我有懸針紋怎么辦?
我夫妻宮凹陷怎么辦?
……只有問題,沒有方法。
分享調骨,只是為了讓大家多一個選擇。
至于要不要把時間花在變美上,這是每個人自已的選擇。
我們可以不在乎形象,但我們得有選擇的自由。
就像丹霞燒佛一樣。
我可以不燒佛像,但不是必須不能燒。
我可以不殺生,但不是必須不能殺。
我可以讀經書,但不是必須要讀經。
所有的必須和不能,都是禁錮。
我可以這樣讓,但不代表我必須這樣讓。
當你心中有“必須”的時侯,就有了執(zhí)念。
找到那個“必須”,找到那個“不能”,打破它,回歸本真。
像嬰兒一樣,用無限可能性的眼睛看待這個世界。
_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