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十,天氣晴。春季的豫州大地,大多時候吹東南風(fēng),這幾天也不例外。勤王軍沿潁水北上,雖是逆流,卻是順風(fēng)。
只見潁水上的船都升起了帆,起帆后的船隊更加醒目,遠觀如同一條大龍在大地上緩緩挪動。借助風(fēng)力,十分利于運送糧草輜重的船隊。
加上今年春吳國建業(yè)等地發(fā)生瘟疫,暫時免去了揚州腹背受敵之憂。這個時間點,各種因素疊加,確實可以稱得上、天助我也!
秦亮在軍中、當(dāng)眾如此感嘆天助,也是為了鼓舞士氣。讓將士們認為勝率大,才更有干勁。
但大軍出征之后,到現(xiàn)在為止、實際上雙方還沒有發(fā)生過一場像樣的戰(zhàn)斗。
沿途有幾個縣城、基本沒有兵馬,最多有些屯兵和縣令的莊客。大魏腹地,只有都督和刺史手里、才有隨時可以聚集調(diào)動的中外軍。
而豫州刺史韓觀年紀很大,州治安城那邊、至今一點動靜也沒有。顯然韓觀不打算獨自阻擋勤王大軍,只要王凌軍不去打他,他完全沒有要動的意思。
此時秦亮的數(shù)千人馬已經(jīng)過了項縣。
大軍的行進路線是沿著潁水、走大路水陸并進,行軍速度很快;項縣離壽春、已有五百余里。此地繼續(xù)沿潁水往西北不足百里,就是樂嘉、汝陽。
項縣在潁水和渠水的交匯處,仍舊位于潁水西側(cè);而南頓縣、并不緊靠潁水,據(jù)稱有大量屯糧的地方之一、便是南頓縣城。
秦亮估摸著位置,便帶著王康、饒大山、隱慈等人,率一隊騎兵離開潁水河畔,往西北方向騎行。
眾人循著方向走了一陣,遇到王飛梟部的斥候、便跟著斥候到了南頓縣城外。
王飛梟部從壽春出發(fā)、走在最前面,此時已有數(shù)千人堵住了南頓幾道城門。其它的兵馬并未在此,根據(jù)事先的部署、他們會徑直北上,直逼樂嘉、汝陽,這會說不定都快到地方了。
秦亮先見到了文欽。文欽下馬后揖拜,秦亮也下馬還禮。
文欽道:“仆昨日攔住了一隊司馬賊軍的馬隊,殺了大部,讓剩下的數(shù)騎逃跑了?!?
敵騎這么快來到南頓,人數(shù)也不多、能干什么,恐怕是想來燒糧草的!這么看來,南頓城里可能真的有大量糧食,秦亮更
加期待起來。
秦亮點頭道:“甚好,文將軍先立一功?!?
這時另一員武將前來拜見,稟報說、正在勸降縣令。
他們已經(jīng)準備好了勸降的道具,除了郭太后的詔令,還有一只木盒子。武將打開木盒展示,里面頓時出現(xiàn)了一個頭顱,還沾著石灰。頭顱旁貼著一副布條,上書:助紂為虐之反賊。
秦亮問道:“這是誰?”
武將道:“慎縣縣令,聚眾守城,王將軍破城后殺之,以儆效尤。”
秦亮沒說什么,讓武將繼續(xù)勸降。
沿途的縣城并沒有攻擊揚州軍,大多只是在履行職責(zé)守自己的地盤,不認郭太后的詔令也情有可原,這縣令死得實在有點冤。不過頭顱送到南頓城里,估計能起到點作用。
各地官員只是想觀望而已,但手里沒兵,榜樣給他們看、不降馬上就要死。觀望也就沒啥必要了。
都是豫州的官,總有在刺史府相聚結(jié)交的時候,南頓縣令必定認識同僚的腦袋。
果不出其然,城上的人看到了東西,又見城外人馬旗幟云集,將士們都披了甲、要準備攻城的跡象。沒多多久,官吏們痛快地打開了城門!諸軍頓時蜂擁而入。
秦亮騎馬來到城門口時,看到幾個官員站在門口。其中一個官員拜道:“仆乃南頓縣縣令陳琰,不知將軍來傳殿下詔令,有失遠迎,還望將軍恕罪。”